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才能兼顧發展和減排,逐步實現“雙碳”目標
浙江桐鄉一家企業的5G智慧工廠長絲生產車間內,依靠大數據+云計算系統,大屏上顯示生產全過程的能耗情況:生產源頭,采用原液著色技術生產免染纖維,僅印染工序每年就可減少污水排放600萬噸;末端處理環節,借助超低壓蒸汽回收及凝液回收技術,每年可減少95%的固體廢物和65%的溫室氣體排放。包含
綠色車間在內的
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折射出我國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顯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從全國各地公布的碳達峰實施方案來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產業優化升級成為各地共同追求的發展目標。面向未來,只有強化“雙碳”目標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著力構建綠色低碳的經濟體系,才能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產業的“含金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不僅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緊迫要求,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戰略機遇。只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才能兼顧發展和減排,逐步實現“雙碳”目標。在江蘇徐州,徐工集團不斷推進供應鏈綠色管理,通過把穩供應商準入關、將綠色指標納入考核體系等方式,帶動鏈上企業全生命周期開展綠色工藝及綠色精益制造;在安徽宿州,漂浮式光伏電站讓“廢水”變成全新的電站載體,實現了采煤沉陷區的“變廢為寶”。這說明,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就能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需要認識到,傳統產業事關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民生剛需,事關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在綠色低碳轉型中,同樣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把其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綠色化發展,傳統產業不僅不是包袱,還能創造新財富。比如,云南鋁業公司,以前鋁電解熔鑄生產過程中的鋁灰“埋不了、燒不凈、沒人要”,現在依靠新技術每年能在鋁灰中回收氧化鋁約2萬噸,創造價值2000萬元以上。這啟示我們,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并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傳統產業大有可為,從業者可以大有作為。
能源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要看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總體狀況是富煤貧油少氣,長遠來看,隨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深入推進,我國將逐步擺脫化石能源依賴。建成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安全可持續的能源供應體系,有利于實現能源領域深度脫碳和本質安全,真正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發揮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展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把能源產業從“資源屬性”轉變為“制造屬性”,將有力助推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能源安全自主可控。
神州大地上,綠色生產方式加快形成,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新征程上,搶抓“雙碳”目標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轉型升級,我們定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孟繁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