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大背景下,氫能已成為助力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變革的重點產業,綠氫技術和液氫儲能前景廣闊,但后者仍待技術突破。這是9月6日在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氫能發展峰會上傳出的信息。
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曉民預測,“燃料電池汽車+綠氫”將在未來助力我國達成約15億噸的減碳目標。“截至今年7月,我國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10561輛,成為全球燃料電池商用車推廣最多的國家。我國也是最有可能成為率先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的國家。”付曉民說。今年3月,我國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為氫能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頂層設計。目前,五部委已相繼批復了京津冀群、上海群、廣東群、河北群、河南群等5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38個城市參與其中,實現萬輛級示范規模。
中國氫能百人會會長高金林表示,在推進“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我國
綠色制氫技術和液氫儲能兩方面前景可期。“如果能實現更高的光伏效率和更低的電能成本,到2030年氫氣的終端
價格可能降至12.5元/千克,到2060年降至5.8元/千克。”他說,解決儲能問題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的剛需,而液氫儲能是目前最好的氫儲能方式。就儲能密度而言,液氫儲能是壓縮氫氣的約3.6倍,更是壓縮空氣的27倍。
“相比其他幾種方式,液氫儲運運量更大、純度更高、運輸成本更低。”針對液氫的應用優勢,杭州中泰深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鮑君香補充說:“我國目前主要的燃料電池車用氫仍是壓縮氫氣,液氫只有少部分使用以作示范。但是當加氫站的加氫能力超過1000千克時,壓縮氫氣的儲運方式就很難滿足加氫站的需求。”
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王朝同時指出,液氫儲運作為一種高效氫儲運方式,在美、歐、日等國已實現規模化工業應用,各項技術均已成熟。相比之下,目前我國在氫氣液化裝備數量、液化能力、技術水平、關鍵零部件等方面均落后于國外。
對此,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
專家建議國內企業、高校結合人才引進政策,創建良好的創新和研發機制,盡早實現相關產業鏈完全國產化。多名企業代表在會上介紹了各自在固定液氫貯罐、液氫薄膜罐、液氫加注等領域的最新成果。(趙欣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