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
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
作為我國最大的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 其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900萬棵,對搭建“人工碳循環”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可以將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提純,繼而投入新的生產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可以實現石油增產和
碳減排雙贏。這一關鍵技術,以人力介入的方式拓展了自然生態固碳的邊界,同時將
碳中和最關鍵的“排放”與“再利用”環節相銜接,大大提升了碳循環利用效率。它也將成為山東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推進末端固碳的重要抓手。
除了CCUS這一“里程碑”式的關鍵項目,坐擁海洋優勢的山東也在充分探索挖掘海洋
碳匯潛力。威海榮成立足海洋漁業優勢,探索發展出了一套淺海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上層的藻類、浮游類植物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中層的貝類以藻類為食,將碳分子以生物沉積的形式排解到海底,而這些沉積物又成了在海底生存的海參、沙蠶的“美食”。自給自足的生態循環,降低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總量,形成了海洋
碳匯。
實現“雙碳”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大考。為打好這場硬仗、贏得這場大考,近年來,山東將“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以攻堅克難的決心意志,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能源布局與產業布局要兩手抓。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山東作為三大產業布局相對均衡的經濟大省,確立了一步一個腳印的扎實發展規劃,穩步推動能源產業轉型,一手抓傳統產業與傳統能源的壓減改造,一手抓
綠色低碳技術公關與
新能源的發展消納。根據今年3月印發的《山東省“十四五”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山東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產能,加大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力度;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重點領域能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4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左右、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大于等于68%。
“十四五”期間,產業的“綠色化”、科技化轉型,將為過去被稱為“群象經濟”的山東注入輕盈的力量,“群象”也可以“足下生風”。
好風憑借力,乘勢開新局。就在CCUS官宣正式運行的前兩天,8月27日,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正式在濰坊掛牌,意味著我國在燃料電池技術創新
平臺建設、氫能大規模示范應用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作為“魯氫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濰坊從2010年開始就率先開啟氫能產業布局和多應用場景成果轉化的探索,助推“氫能城市”藍圖加速落地。氫能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再度站上了“風口”。
在末端固碳與低碳轉型的“雙輪驅動”下,山東逐“綠”而行,有序推進“雙碳”戰略落地實施,不斷創新取得新突破,打造綠色發展新優勢。
“雙碳”目標對內關乎發展質量,對外關乎能源安全,同時也是大國、大省責任擔當的彰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并非簡簡單單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個全面的、持續的長期推進過程。
身處“十四五”這一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山東必須站穩腳跟,走好關鍵一步,以階段性成就促進碳中和遠景目標的實現,為“雙碳”大局貢獻磅礴山東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