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我們要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
碳中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前,以低碳發展為特征的新增長方式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應認識到,不同國家國情不同,低碳發展的路徑也不盡相同。按照歐盟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其碳達峰至碳中和大致要歷經60年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具備發達國家自然達峰的條件,必須從實際出發,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科學把握工作節奏,做好各項工作。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涉及價值觀念、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消費模式等諸多層面的系統性變革,必須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以系統觀念統籌好以下幾方面關系。一是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走生態優先、
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在經濟發展中促進
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這需要堅持統籌謀劃,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確保生產生活正常。二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既要增強全國一盤棋意識,加強政策措施的銜接協調,確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研究確定各地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雙碳”行動方案,不搞齊步走、“一刀切”。三是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既要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積小勝為大勝;又要放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四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
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需要健全的制度政策體系作保障。目前,我國正在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涉及多個行業領域的多個配套政策文件陸續出臺。2021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相繼發布,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頂層設計、擘畫行動路線圖。為指導和統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各省(區、市)陸續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地方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2022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就協同推進減污和降碳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務舉措。這些政策、規劃、舉措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堅強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把系統觀念貫穿于“雙碳”工作全過程,在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
碳排放強度顯著下降,經濟發展與減污降碳協同效應凸顯。2020年,我國
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約束性目標,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向國際社會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累計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基本扭轉。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以系統觀念為引領,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雙碳”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嚴格監督考核,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