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數據作假問題近期再度遭到官方曝光。3月14日,生態環境部對中碳能投、中創碳投、青島希諾、遼寧東煤4家機構
碳排放報告數據弄虛作假等典型問題
案例公開通報,揭露上述機構存在的篡改偽造檢測報告、制作虛假煤樣、報告結論失真失實等突出問題,為規范
碳市場中的一些“渾水摸魚”行為敲響了“警鐘”。
反思“雙碳”目標實現路徑中出現的種種弊病,無論是推行運動式“降碳”,還是在碳排放數據上搞“小動作”,歸根結底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2021年,部分地區出現的制定減碳目標超越發展階段、對高耗能項目“一刀切”關停、對煤電等項目驟然抽貸斷貸等現象,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此次被“點名”的碳排放數據作假問題,看似個別現象、涉及面較窄,如對查處的問題按下不表,放任不正之風,則“雙碳”戰略大局有可能會受到影響。
去年以來,黨中央對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持續作出部署,從中央政治局
會議指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到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強調“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糾偏信號不斷釋放。自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首例碳排放數據造假案例曝光后,有關部門持續將監管“放大鏡”聚焦碳市場主體,力爭通過查處與警示,將違規現象遏制在更加靠前的關口,可謂是肅清市場秩序的有力之舉。
生態環境部日前明確表態,下一步,將繼續督促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存在問題的技術服務機構及有關企業進一步調查,堅決查處數據虛報、瞞報、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進一步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咨詢、核查、檢測服務行為,確保技術服務過程和結果真實、合規、公正,保障碳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碳排放權交易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準確可靠的數據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效規范運行的生命線。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就保障碳排放數據真實、可靠性問題頻頻“發聲”。如民進中央提交《關于完善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加強
碳核查數據質量監管的提案》,明確指出地方政府、企業、第三方
碳核查機構存在碳核算數據造假動機,建議進一步完善碳核算體系,建立全員、全鏈條、全流程的碳核查統計數據責任制,加大數據造假懲罰力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副總經理李永林建議,制定更加科學的碳核查和數據管理制度,加快構建和完善碳排放的監測報告核查(MRV)體系。
為保障碳排放權交易的公平公正、透明公開,相關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如財政部2019年就碳排放權交易有關
會計處理印發暫行規定明確,重點排放企業須在財務報表中披露碳排放配額的“來龍去脈”;生態環境部2020年出臺碳排放權交易試行管理辦法,對碳市場交易機制及不同主體責任進行規范與明確。與此同時,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正在不斷健全。
“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殷切叮嚀。期待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為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碳市場環境協同發力,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向縱深推進打好更加堅實的“地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