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
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
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向國際社會承諾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雙碳”戰略提出后,國家層面自上而下制定頂層設計方案,各地區、行業企業均制定相關方案,“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去年一些地方和行業采取“運動式減碳”的方案,一刀切控制能源消費,嚴控新增煤炭產能,結果造成煤炭供應不足、煤炭
價格飆升、火電企業虧損、多地拉閘限電、工業企業停產限產等,這給經濟正常運行帶來了不利影響。
事實上,在落實雙碳戰略過程中,中央不斷提醒糾偏、糾錯。去年5月27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提出要尊重規律,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把握工作節奏。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后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
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我們能源的基本國情是富煤貧油少氣,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確保能源安全是落實雙碳戰略的一個基本前提,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不能因為要實現雙碳目標就一味地去煤化,導致我們高度依賴進口油氣才能滿足能源基本需求。目前,中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制造業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國際環境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我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必須立足國內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
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正在調整和優化過程中,實現“雙碳”目標,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必須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注重處理好4對關系:一是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減排不是減生產力,而是要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二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既要增強全國一盤棋的意識,但也不能搞“一刀切”;三是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把握好降碳節奏和力度,實事求是、持續發力;四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
為了避免雙碳工作脫離實際、急于求成,需要在考核等方面做好安排,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逐步實現能耗“雙控”向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同時,鼓勵終端用能領域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實現“雙碳”目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必須在統一思想和認識的基礎上,立足國情,穩中求進,實事求是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我國制度優勢、資源條件、技術潛力、市場活力,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