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重構環境與經濟關系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歷程就是不斷調整和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使生態環境質量出現了全局性、歷史性、轉折性的變化,環境與經濟關系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現在,“雙碳”目標對新形勢下正確處理環境與經濟關系提出了新的課題。
“雙碳”目標著力點是經濟社會。“雙碳”目標是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提出來的。氣候變化之下,極端氣象增多、生態系統退化、自然災害頻發、平均氣溫上升,對人類生存發展構成嚴峻而緊迫的威脅。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緊緊牽住降碳這個“牛鼻子”,倒逼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特別是進行能源革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了8項任務: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
綠色轉型、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升城鄉建設
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持續鞏固提升
碳匯能力、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雙碳”目標任務涉及的這些領域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和行業,可以看出“雙碳”目標要求對長期沿用的高碳能源系統和相應的生活方式進行重大調整,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構建更高形態的環境與經濟關系。
經濟社會發展是在各種約束條件下進行的。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初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資本、技術、管理制度等,因此這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突破點是對外開放、引進資本和技術、學習現代管理知識等。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遇到的重要約束條件是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不足,大氣、水、土地、生態等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上升,不能為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撐。因此,要通過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行動,使生態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得到恢復和增強。當前“雙碳”目標的提出,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的約束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所有領域都必不可少的能源利用方式有關;并且碳達峰時間不足10年,碳中和時間不足40年,“雙碳”目標成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緊約束條件。
“雙碳”目標強調環境與經濟的協同推進。《意見》提出,到202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可以看到,
碳減排只提出了相對目標值,未提出碳達峰的絕對值,碳中和也沒有提出具體的目標值。這說明,實現“雙碳”目標是與經濟社會發展聯動的,不是單純的
碳減排,而是要保持必要的經濟發展速度。如果能源結構調整慢,那么
碳排放相對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就會高,這種情況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路徑是增加新興產業產值。如果能源結構改變快,那么傳統產業面臨的能源結構調整壓力大、經濟代價高,因此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路徑是加快
新能源技術突破,降低其使用成本。實現“雙碳”目標是環境與經濟的動態平衡,不顧生態環境要求放任碳排放沖高峰,或者不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急于求成搞“運動式”碳減排,都是不符合“雙碳”目標本質要求的。
“雙碳”目標倚重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突破。我國是產業大國、能耗大國,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這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的技術和經濟特性決定的。比較而言,以煤炭為代表的固態能源、以石油為代表的液態能源和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氣態能源,安全性高、開發成本低,可大規模運輸,因此成為傳統能源的首選。實現“雙碳”目標則要求低碳的新能源能夠盡量達到較高的技術經濟性,這是能源革命的關鍵之處。“雙碳”目標激發了對新能源的研發熱情。目前我們正處在能源技術革命的前夜,一旦取得突破,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將呈現全新的面貌。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雙碳”目標下,環境與經濟的關系更加復雜和深刻。以控制常規污染物為主要目標的生態環境保護,強調生產過程的綠色化改造和污染物達標治理,而實現“雙碳”目標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二者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上是相通的,都是新型環境與經濟關系的體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