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上,全球12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領導人共同承諾,將進一步努力減少
碳排放,盡早實現
碳中和。很多人認為,應對氣候變化主要依靠政府和企業、依靠制度變革及技術進步,老百姓個人很難作出太大貢獻。這個想法值得商榷。要實現
碳中和,需要所有相關方共同努力。其中,負責任消費就是我們普通百姓力所能及的貢獻。
消費可促進短期經濟增長,但過度消費與浪費無異,給人類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帶來危害。
一方面,商品在生產、運輸和消費過程中消耗能源、資源、排放溫室氣體和廢氣,最終商品還會變成垃圾,而處理垃圾所產生的碳排放會加重溫室效應,不可降解的廢棄物(如塑料垃圾)還會嚴重損害人類健康和自然生態系統。世界自然基金會2019年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類平均每人每周攝入約5克塑料微粒,相當于一張信用卡的大小。
另一方面,過度消費會增加市場需求,抬升商品
價格,令一部分有合理消費需求的低收入人群不得不減少消費、甚至難以負擔。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今天,如果平均分配產品,全球人口都可過上體面的生活。但事實是,一些人過度消費,另一些人卻得不到基本生存所需,形成嚴重的不平等現象。
在全球還存在數億貧困與饑餓人口的今天,人類的浪費卻令人瞠目。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被浪費、破壞或損失,其中家庭浪費約占11%。據國家統計局估算,中國每年在消費環節浪費的食物量可供3.5億人生存一年。近年來,網購
平臺的快速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也產生了巨量的包裝廢棄物。2020年,中國由快遞產生的固態垃圾相當于1.5億個成年人的體重,而我國快遞包裝垃圾回收率卻低于20%。
當前,氣候危機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快速應對。雖然很多經濟學家提倡鼓勵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但筆者認為,消費是個人的自由意志,既不可限制,也不必鼓勵,更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類福祉,但如果過度的生產和消費帶來全球氣候災難、威脅到人類生存,最終將事與愿違。因此,我們提倡理性消費、負責任消費,呼吁大家減少浪費。
2015年,聯合國提出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12項為“負責任消費和生產”,包括“到2030年,將零售和消費環節的全球人均糧食浪費減半……對鼓勵浪費性消費的低效化石燃料補貼進行合理化調整”??梢?,負責任消費是一個全球趨勢,需要政府、企業和老百姓共同參與,在政策制定、生產技術、商業模式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多管齊下。
負責任消費并不是要求人們節儉或禁欲,而是有意識地選擇
綠色消費選項,盡量減少自身消費行為對氣候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例如,出行時盡可能騎車、步行或乘用公共交通;節約用紙、用水、用電,重復使用一些日常用品,減少使用一次性快消品;購買符合節能標準的產品(如節能燈、具有
綠色節能標簽的電器等);購買二手服裝或“以舊改新”;減少過度包裝;盡可能集中采購,降低小批量郵購/網購的頻率;購物時選擇可持續時尚品(使用可持續的方式及材料來制造、運輸、銷售商品的時尚品牌),支持低碳綠色企業更好地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
論壇成員、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