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綠氫進入工業領域的瓶頸
1、綠氫成本偏高。現有技術條件下,綠氫的制取成本高企不下,缺乏經濟性,如果不考慮“
綠色貿易壁壘”以及“碳稅”這些政策性的硬性約束,用戶更愿意選擇低成本的制氫路線。工業領域的綠氫替代在技術上可行只是一方面,在經濟上可行才是氫能大規模利用的先決條件。在制氫路徑中,灰氫目前成本優勢明顯,隨著雙碳目標的日益嚴控,未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是實現綠氫的最好途徑。
2、要素壁壘明顯。影響綠色制取成本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目前可用于綠氫制取的可再生電及核電等電價高;二是綠氫制取關鍵設備電解槽投資較大—功率(1KW)成本一萬元以上。
3、儲運難度較大。現階段,國內主要采用高壓氣態氫儲運方式(重量儲氫密度1~5.8wt%),少量液氫儲運(重量儲氫密度5-14wt%)、金屬固態儲氫(重量儲氫密度1.4~3.6wt%)等方式,儲存困難且儲存能力較低,經濟半徑受限,形成大規模儲存難、運輸難的局面,國內氫儲運技術的能效、安全問題有待完善解決。這些問題都是制約綠氫進入工業領域的瓶頸。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