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十四五”時期必須著手推進的一項重點工作。
“十四五”開局之年,廣東將“雙碳”目標要求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生產生活方式
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幅提升、率先建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等目標。結合“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和主體功能區定位,廣東從戰略上布局減碳任務,著力推動珠三角地區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沿海經濟帶在做好節能挖潛的基礎上加快形成新的綠色增長極,北部生態發展區全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東樣本,優化綠色低碳發展區域布局,為全面綠色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強大推動力和倒逼力量,不僅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出更加緊迫的要求,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這一年,廣東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及
碳排放控制要求,堅決遏制不符合產業政策、未落實能耗指標來源等的“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啟動粵西、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前期工作,海上風電并網項目工程建設全面提速,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推廣“林長+檢察長”等新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鞏固提升生態系統
碳匯能力,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我國要用30年的時間,走完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用50—70年時間走過的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道路,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恩格斯曾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要實現“雙碳”目標,就必須抓好科技創新這一核心關鍵變量。汕尾海豐的電廠里,廣東首個
碳捕集測試
平臺項目布局于此,這些服務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前沿技術項目將迎來快速發展,進而反哺“雙碳”目標實現;佛山牽頭在全國率先破解加氫站建設難題,廣東氫能發展駛入“快車道”;深圳“無廢城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持續加強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不斷培育綠色生產方式,廣東綠色發展的成色不斷提升。
當前,廣東還處于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初期,各種低碳綠色技術研發運用還處于門檻期,因此需要綠色金融“碳路者”。廣東光伏發電行業首筆可再生能源補貼確權貸款正式落地;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在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綠色保險、
碳金融等領域實現突破;粵港澳大灣區
碳市場加速推進……各類要素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不斷聚集,將彌補綠色低碳領域投資供需缺口,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迎難而上、久久為功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新征程上,廣東牢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一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大力促進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勇當“雙碳”路上排頭兵。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