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邵超峰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張 玥 本報評論員
“雙碳”工作不是單一的能源、氣候環境問題,而是一個影響廣泛的經濟社會問題,勢必對今后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深入理解“雙碳”帶來的深刻變化,有利于搶抓變革帶來的機遇,握住發展主動權。
張玥:實現“雙碳”目標,首先需要理念上有徹底的變化。無論是生產方面還是生活方面,讓
綠色低碳深入人心,才能形成推動
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邵超峰:“雙碳”既會產生約束,也會帶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它約束的是人在生產生活中的行為,即不能無節制進行
碳排放。但這種約束會促進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消費模式,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更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各種美好生活需求。我們的理念要改變,就要學會以約束來增加發展的可持續性。比如企業改用綠色低碳的工藝流程,會費一番周折,又或者人們出行盡量減少開車,會犧牲一定的便捷度,但最終會換來良好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新動力。當我們在各方面都擁有這樣的意識,就更利于“雙碳”目標實現。
張玥:“雙碳”對于生產領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會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其中既有挑戰,更包含著機遇。可能在短期內,這種倒逼會產生陣痛,然而從長遠看,對于改善產業結構、促進技術創新等,都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邵超峰:天津的發展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圍繞“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定位,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加快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另一方面進行傳統制造業的改造提升,靠兩條腿走路,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實現“雙碳”目標不是一味只扶持新興產業,把傳統產業一“砍”了之,而是要結合自身情況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還有不少改造提升的空間,比如鋼鐵冶煉過程中產生的荒煤氣,經過加工改造后,可以變成能源進行再利用。
張玥: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除了要促進生產之變外,推動生活之變也至關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些綠色消費習慣,或參與碳普惠、
碳足跡等活動,都有助于打造
低碳生活。
邵超峰:每個人都是一個
碳源,所以我們要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的方式,營造節能降碳的濃厚氛圍。比如洗完衣服自然晾干,就比用烘干機要減少碳排放。再比如每節約1千克糧食,也會減少0.94千克的碳排放。每個人的行動看似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騰起改變時代、推動社會進步的正能量。而且其中一些生活行為反過來又會促進生產行為的變化。比如當大家都習慣節電,手機生產商就會考慮如何讓手機減少耗電,這又會促進技術革新,讓生產進一步綠色化。
張玥:天津擁有低碳發展研究中心,是全國首家應對氣候變化與推動低碳發展的專業研究機構,天津港也已打造了全球首個零碳碼頭……打好“雙碳”這場硬仗,您認為天津應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在這場變革中抓住機遇呢?
邵超峰:首先,要用好我們的資源優勢,暢通生態產品轉化路徑,依托山區、濕地、綠色屏障等自然資源,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綠色農業、森林
碳匯等產業,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讓生態產品發揮出生態價值,這是低碳背景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點。其次,要在現有成果基礎上探索更多的實踐路徑,像已建設成的零碳碼頭、零碳建筑,要找出經驗及示范推廣路徑,盡可能地推廣到更多領域。而更關鍵的,還是要摸清我們的家底,比如制造業中擁有的低碳優勢產業、低碳技術現狀和需求是什么,未來需要在哪些方向上發力。這樣就能更精準地制定“雙碳”路徑,更充分地調配現有資源,實現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