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汽車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達到20萬噸(約25GWh),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而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攀升至78萬噸(約116GWh)左右。因此,必須讓每一塊動力電池“安全下崗”,才能讓“
碳中和”之路走得更穩、更遠。
隨著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走高,汽車電動化轉型、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似乎越來越近。與此同時,如何讓上一批動力電池“安全下崗”的問題,也擺在了人們面前。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120萬輛,同比暴漲20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完成銷量240萬輛,同比增長76%左右,未來5年電動車產銷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
另一方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汽車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達到20萬噸(約25GWh),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而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攀升至78萬噸(約116GWh)左右。
節節攀升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對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技術、成本和產業鏈尚不完善等原因,目前,動力電池回收仍存在著“市場不規范、非正規渠道違規操作暗藏安全隱患、回收經濟性欠佳、以及退役電池復雜性高,拆解不便”等痛點。
推廣新能源汽車是為了環保,也是汽車、出行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但如果因動力電池未能“安全下崗”而造成資源浪費甚至環境污染,無疑會讓“碳中和”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談論新能源汽車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要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中,動力電池回收不應被忽視。“一方面,電池廠商、汽車企業要從改進技術和生產工藝入手,一起想辦法提高動力電池回收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在延長電動車使用壽命、健全電池回收體系上,相關方也要加快發展腳步”。
整車企業應該當好“風向標”
在一塊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中,沒有哪個企業能夠單獨解決所有問題。因此,信息共享、產業協同被認為是提升產業鏈效率的最佳方案。其中,掌握對汽車產品定義權、并能在選擇供應商時“用腳投票”的整車企業,無疑能發揮風向標一般的作用。
“任何汽車技術的發展,必須在前瞻開拓的同時保持務實和理性,遵循基本的商業規律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久前,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公開呼吁,車企和電池供應商應平衡好消費者的需求和降低
碳排放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無論是從降低整車電耗的角度,還是從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來看,“都不是說電池做得越大越好、越多越好”。
據介紹,為了在2030年成為純電豪華汽車品牌,并在2040年成為全球氣候零負荷標桿企業,沃爾沃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動力電池的選擇上下了不少功夫。
“未來,沃爾沃汽車的電池產品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進行生產。我們將對電池中有價值的材料進行充分再利用,盡可能實現電池的再制造和重復利用。”袁小林表示,車企既要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要花很多精力去考慮電池生產、電池循環使用以及再制造等問題,持續致力于降低電池帶來的碳排放量。
“在采購決策中,可持續性與成本和質量同等重要。作為領先的移動出行服務商和行業引領者,我們有責任在選擇、合作和引導供應鏈方面,朝著可持續的戰略方向發展,這會對環境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沃爾沃汽車亞太區采購副總裁李海坦言,在全力加速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均面臨著諸多挑戰。電池從原材料獲取、加工制造,直至廢棄處理全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水漲船高,動力電池需求的不斷增大,部分電池的關鍵材料可能會漲價,這將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一旦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是新能源車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沒有這一環,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價值鏈就不完整,無法形成一個商業閉環。”
加強產業鏈協同,電池也能“一魚多吃”
《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3億元左右。有行業
專家預計稱,到2030年,僅三元鋰與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就將形成千億級的市場。
在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毓群看來,未來5年,鋰產業市場將迎來井噴期,進入TWh時代。而這意味著在從原材料、電池制造、運營服務到材料回收的各個環節,需要很多合作伙伴形成一個“接力跑”。
據了解,動力電池回收往往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產、制造動力電池時產生的廢料和邊角料;第二階段是電池使用5年后,更換下來的廢舊電池;第三階段則是整車使用10-15年后拆解報廢的電池。
“寧德時代希望在未來能夠加強與產業鏈的合作,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拓寬鋰電池的應用領域。”曾毓群解釋說,之所以要做“16年200萬公里”的長壽命電池,就是為了給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可能。
在“車電分離”換電模式以及長壽命電池的前提下,商家可以先將新能源汽車作為運營車輛或者出租給消費者,使用到一定時間后,將舊電池包換下來給儲能充電站,最后再把廢舊電池安全回收。這樣一來,動力電池實現了“一魚多吃”,從車上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也能成為“香餑餑”。
正如“碳中和”催生了萬億瓦時級的電池需求,推動了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隨著動力電池新應用場景不斷產生,不同技術也將迎來新的施展舞臺。
“電池技術在能源和交通革命均處于樞紐地位,是實現零碳目標的牛鼻子。”寧德時代公共事務部經理劉子瑜告訴記者,寧德時代正積極打造“從電池生產到使用,再到回收與資源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生態閉環,并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實現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部署了“十四五”時期循環經濟領域的重點工程和重點行動,其中就包括“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以及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果說“雙碳”目標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那么只有讓動力電池“安全下崗”,“碳中和”之路才能走得更遠。與當初成功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過程類似,這也需要上下游企業相互動員,積極行動起來。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