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多元化、低碳化、清潔化是能源發展之路
“中國能源挑戰來自能源結構的不平衡與碳排放。將更多的可再生資源能源納入整個能源結構,有利于解決這個問題。從長遠來看,通過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實現油氣替代,是解決我國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濤提出,要積極進行能源技術創新。
在張濤看來,多元化、低碳化、清潔化是能源發展趨勢。作為能源應用大國,中國必須多能互補,煤、石油、天然氣、水、風、光電熱、生物質、核能并舉。同時,能源技術創新在能源革命里起到決定性作用,必須擺在能源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碳達峰之前,化石能源仍占主導地位,將與
清潔能源多能互補,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是主要方向;碳中和的目的是消減二氧化碳,因此要大力發展光能、電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如果僅僅把光能、風能作為電能、熱能使用,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有限,要將綠氫與二氧化碳結合起來。”張濤表示。
將綠氫與二氧化碳結合有哪些優勢?張濤說,通過風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再通過電解水得到的氫氣被稱為綠氫,被認為是未來氫能的主要獲取方式。目前,氫能本身在存儲、運輸環節的瓶頸尚未解決。而將綠氫與二氧化碳結合制成液態甲醇,不僅可以解決儲運問題,還可中和二氧化碳。這種方式得到的液態甲醇在使用后分解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成為下一輪循環的載體,是天然的太陽能運輸者。“經過長年努力,‘液態陽光甲醇’科研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為今后
綠色甲醇的使用奠定了很好基礎。”張濤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