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是核心市場調節(jié)機制
英國節(jié)
碳基金在一份《氣候變化:掀起商業(yè)革命》的報告中稱,目前全球有近一半公司看到
低碳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機遇。現在,歐盟碳排放交易方面走到世界新沿,其碳排放交易體系于 2005 年正式成立,截至 2020 年底覆蓋了 31 個國家15000 多家企業(yè),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的 45% 左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活躍的碳交易市場。
如今,歐盟和美國正在醞釀碳關稅政策,擬對來自沒有
碳價體系國家的工業(yè)產品征收調節(jié)性關稅。為避免在工業(yè)產品出口中陷入弱勢,中國也在積極建設碳交易市場。2013 年起,我國陸續(xù)在深圳、上海、北京等 8 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
試點。2013年 6 月 18 日至 2014 年 6 月 19 日,先行的7 個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省市先后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但地方交易所交易額普遍較小,2020 年8個地區(qū)合計成交僅有 16 億元;多數地區(qū)交易均價在20-40 元/ 噸之間,僅有北京顯著高于其他地區(qū),達到 80 元/ 噸以上。
2021年全國碳交易試點正式開啟,電力行業(yè)率先被納入,未來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和國內民用航空等其余高耗能行業(yè)或也將納入。2020年12月2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fā)布,開啟碳交易將進入全國實施階段。
據稱,在碳交易市場中,除電力等八大高耗能行業(yè)以外,部分地區(qū)還包括食品飲料、醫(yī)藥等行業(yè),與旅游相關的主要為民航業(yè),旅游作為居民生活內容的一部分,還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
姜大霖介紹說,碳中和與碳交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碳中和指的是發(fā)展的目標,即全社會總體的碳排放和總體的吸收達到平衡。實現碳中和主要靠技術,當然也需要相應的政策和市場化機制,
碳市場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是激勵減排技術的發(fā)展應用和促進目標落地的一個政策手段,也是市場化的一個工具,對于促進和約束企業(yè)主體實現減排、促進技術的發(fā)展、資本的流動等有很強的引導作用。
目前來看,除了航空企業(yè)、大型的酒店企業(yè),其他細分領域由于邊界難以測算,進入碳交易市場還不能實現。“當然任何機構和個人可以在碳市場當中去
買賣配額,就像股票市場一樣,旅游企業(yè)可以作為市場交易的主體去進行投資。”姜大霖說。
而由于中國碳市場起步較歐洲晚,目前雖然列了八大行業(yè),但國家碳市場目前首批納入只有火電行業(yè),要到下一步才會把水泥、航空等品類陸續(xù)納入進去,怎么樣能把這個市場機制設置好,怎么樣有序的納入其他的行業(yè),包括企業(yè)自身盤查數據基礎和能力建設也需要一個過程。
姜大霖認為,對于旅游業(yè)來說,除了直接減少碳排放以外,如果可以到碳交易市場去買一些碳排放指標,實現內部的碳排放抵消,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擔當的表現。這對于品牌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實際上,作為“幸福產業(yè)”,旅游行業(yè)有必要將“綠色減排”與“可持續(xù)化發(fā)展”納入自身發(fā)展體系中,只有世界環(huán)境越來越好,我們的幸福感才會越“減”越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