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將“碳達峰、
碳中和”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碳達峰、
碳中和”背后的意義在于推動社會向
綠色發展轉型,以能源高效利用、
清潔能源開發、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轉變為核心,發展
低碳經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電力行業引領能源革命。
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國以協議約定的方式制定
節能減排計劃,為保障能源安全,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氣候變化主要是由燃燒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氟氯烴等溫室氣體造成的。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19年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
碳排放總量高達367億噸,比1990年氣候變化談判開始時高出62%。
碳排放量不斷增多對環境造成系統性影響。作為經濟體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我國在
節能減排目標上面臨更大的壓力。在2020年9月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提出“2060碳中和”目標,與2030年碳排放達峰共同組成“30·60目標”。我國碳排放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后逐漸降低,在2060年前碳排放和碳吸收相互抵銷,這一目標的提出預示著化石能源時代的終結。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在于“節能減排”,背后更大的意義在于推動社會向綠色發展轉型,以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轉變為核心,發展低碳經濟。具體來說,“碳達峰”指的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指的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區域協同環境治理以及行業聯盟戰略合作。經濟生產結構決定降低碳排放強度的難易程度,碳排放強度指的是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大的情況下,產業結構偏重,碳強度削減難度較大;如果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占比較高,在碳排放強度較低的情況下提高居民收入、拉動居民消費,進一步降低碳排放強度。
疫情防控和綠色發展緊密聯系,“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恰逢其時。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加大了病毒傳播風險,在此背景下,生產活動正朝著
低碳環保的方向發展。“碳達峰、碳中和”對生產制造來說含義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產資料的轉變,二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三是運營管理的轉變。土地開發利用、廠房建造、機器設備、工具、原料的制造、利用、運維都應做到
低碳環保。從供給的角度來看,傳統能源消耗過快背景下,傳統能源
價格上漲是長期趨勢,上游原材料
價格上漲推高工業品價格。傳統能源高效利用、開發清潔能源、轉變思想意識是生產制造在氣候變化、能源危機、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的必然。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