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可能“二次要價”
奧巴馬政府曾于2016年執政末期(當年11月16日)向聯合國提交了《美國2050年深度脫碳戰略》(United States Mid-Century Strategy for Deep Decarbonization),提出了到2050年溫室氣體減排80%的目標。該戰略預計會在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后得到更新。據《科學美國人》(Sci Am)報道,拜登的39個過渡團隊中至少19個擁有氣候領域相關經歷,并相當程度沿用了奧巴馬時期氣候政策團隊的主要力量。從《建立一個現代化可持續基礎設施和公平
清潔能源未來的拜登計劃》來看,拜登及其團隊顯然更希望以2050年前全經濟范圍凈零排放目標為引領,重振美國昔日輝煌的綠色低碳新經濟。拜登計劃在第一任期內投入2萬億美元,來加速低碳產業的發展,包括可持續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工業、零排放交通、零碳電力、高效建筑改造與住房建設、關鍵
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氣候智慧型農業、韌性修復和環境正義等領域,如果僅從公共資金渠道籌集,這樣的投資力度高于歐盟和中國目前水平。
為鞏固在低碳科技和產業領域的優勢,拜登及其團隊不僅會考慮大幅調整國內政策,還會訴諸國際力量,非常有可能借重返《巴黎協定》為契機開展“二次談判”,并向發展中大國施壓。
不同于特朗普政府,拜登及其團隊可能會更多依賴于其盟友的力量,包括歐盟、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而不是一味強調所謂“美國優先”。氣候議題有可能成為當前中美關系最早“破冰”的催化劑,但在《巴黎協定》下,美國將極有可能積極借助“傘形集團”(注:指在當前全球氣候變暖議題上不同立場的國家利益集團,具體指歐盟以外其他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因國家分布很像一把“傘”而得名)的力量,重塑美、歐、中大國博弈的格局,在“逐漸轉向全經濟范圍減排或限排目標”、提供資金支持和提高透明度問題上持續向發展中大國施壓。
隨著后續美國國內氣候行動力度的提高,美國也在考慮采取像歐盟那樣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即從全生命周期對進口到美國的產品或服務征收碳關稅或實施配額制,以保護國內的生產者。這無疑對原材料和能源供給高碳化的國家不利。以電動汽車為例,電動汽車的實際使用排放標準相近,但在制造汽車的鋼材生產、電力供應等方面高碳化的出口國家或將面臨更多的限制。拜登還考慮在“一帶一路”合作國家中組成一個“統一戰線”,要求中國提高對外投資的環境和氣候標準,并盡早取消對化石能源的補貼。與此同時,美國將加大清潔能源出口和氣候投資計劃,重塑美國在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