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 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
2020年9月25日,生態環境部宣布:我國提前一年完成了此前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減排目標。這無疑是個喜人的成績,但距離“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還有很漫長和艱難的路要走。
這個新目標中,有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是對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30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多了一個“前”字,“前”意味著2030年是個低線,應該力爭提前實現,國內目前很多學者提出,有望可以在2025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峰。
另一個細節,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這樣的字眼已經消失,從“碳排放強度”到“碳排放總量”的措辭變化,意味著碳減排從相對值變成了絕對量。
兩個細節意味著碳減排需要“提速”。這留下了一系列疑問:正在討論的“十四五”規劃中將如何貫徹新的碳減排目標?新建煤電站如何“剎車”?原定于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20%的目標,能否提前實現?
2060年碳中和的長期目標著實令人振奮,但還缺乏具體的實施路徑。全方位的零碳轉型涉及包括能源、制造、交通、建筑甚至農業等關鍵部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這場“氣候戰役”絕不僅僅是政府的“獨角戲”,它也緊密依賴于包括企業和公眾在內的各方力量的協作,包括提出解決方案和貫徹執行。目前已有不少企業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那些高耗能的鋼鐵、水泥、玻璃和陶瓷等行業的企業則需要深度減排以及尋找替代解決方案。
快遞、外賣
平臺需要探索一次性塑料和餐盒的替代方案,減少物流貨運快遞的碳排放。
新基建涉及的諸多新興科技行業也正在成為碳減排的主力軍。
源自新興科技行業逐年高企的能耗不可忽視。2018 年,“電老虎”中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占中國全社會用電量2.35%,未來5 年(2019 年-2023年)數據中心總用電量將增長66%。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萬國數據和今日頭條等引領“數字經濟”的大鱷必須帶頭使用更多的低碳、
清潔能源,扮演應對氣候變化“引領者”的角色。
氣候危機就在身邊,作為消費者、父母、業主、乘客、B站用戶、戶外運動愛好者……帶著種種社會標簽的我們都已然不能在這場氣候危機中獨善其身,2060碳中和的氣候目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做出行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