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召開主題為“中國
碳市場金融化之路”的研討會。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廷辰在會上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碳金融要服務好經濟低碳轉型,關鍵是要解決好激勵問題。
趙廷辰指出,現在解決好激勵問題的主要手段有幾種:第一是傳統的考核手段,央行有商業銀行
綠色金融考核,督促商業銀行加大對
綠色低碳領域的資金投放。
第二是通過財政補貼的手段,但在目前財政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財政補貼出現收斂趨勢,財政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第三是通過碳市場吸引資金。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以金融作為中介,引導資金進入綠色低碳產業,提升經濟效益,促進全社會資本向綠色低碳領域匯聚。但由于目前碳市場尚在發展階段,短期內碳市場撬動金融資金的效果還不夠明顯。
趙廷辰提到,2021年人民銀行推出
碳減排支持工具,激勵商業銀行利用該工具多向
碳減排領域發放貸款,人民銀行以低利率報銷部分貸款本金。他們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一工具降低了銀行的資金成本,銀行使用支持工具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但目前也存在碳減排支持工具期限過短、利率調節機制缺乏彈性等問題,導致貸款收益性較差,激勵效果還有提升空間。
他建議,將碳減排支持工具由階段性轉為長期性工具,使用期限盡量與項目貸款回收期相匹配;第二,降低碳減排支持工具利率,并建立與政策利率同步升降的動態調節機制;第三,碳減排支持工具利率與貸款項目減排水平掛鉤,減排越多、利率越低。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