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型的“非綠活動”規模遠遠大于綠色經濟活動
馬駿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綠色信貸市場存量18萬億元,已達全世界最大規模。在綠債領域,過去6年累計發行2萬億元綠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發行700多支綠色基金產品。與此同時,綠色金融產品不斷創新,涌現出綠色ABS(資產支持證券)、綠色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碳金融產品、綠色保險等。
在綠色金融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為什么還要發展轉型金融呢?
在馬駿看來,這是由于傳統綠色金融注重于支持純綠或者接近純綠的項目,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傳統綠色金融更注重于支持自身運營碳排放量較低的、接近純綠的項目,如
新能源、電動車等產業,而高碳行業轉型活動就不能得到充分支持。他進一步解釋,所謂高碳行業,除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八大行業外,其他許多行業也有較高的碳排放,如建筑、公路交通等。
馬駿坦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高碳行業的轉型無法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持,就沒有資金引入新的技術和設備來降低碳排放,這也將導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延遲甚至失敗;如果沒有金融支持,一些高碳企業則會因為無法順利轉型而破產倒閉,會使銀行和股權投資者面臨金融風險;如果不能順利轉型的話,由此將引發裁員危機,而裁員導致的失業則會影響社會穩定。
那么轉型活動的范圍到底有多大?馬駿認為,如果用我國綠色產業目錄來界定,目前綠色經濟活動僅占GDP總量的10%左右,這一結論的依據是綠色信貸作為綠色金融當中最主要的工具,其中10%左右符合綠色產業目錄,而其余90%都不符合。在綠色之外的所有活動暫時都可以被稱為是“非綠活動”,而這些具有一定碳排放強度的“非綠活動”,又可被分為可轉型的“非綠活動”和不可轉型的“非綠活動”。
馬駿推測,“可轉型的‘非綠活動’從規模上講可能會遠遠大于綠色經濟活動,未來可轉型的‘非綠活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被認為是轉型金融的支持,它的規模也會比綠色金融更大。因此,建立轉型金融框架,就要求通過明確界定標準、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勵來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高碳活動向低碳轉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