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完善頂層設計和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本次會議發布的第一個報告是《碳中和目標下商業銀行低碳轉型路徑研究》(以下簡稱《轉型研究》),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授信管理部課題組完成。《轉型研究》發現,與一般“碳中和”銀行的建設要求和國際最佳實踐相比,我國的許多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在治理框架、戰略目標、實施路徑、
碳足跡測算、氣候風險分析、環境信息披露和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仍有差距。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358萬億元,綠色貸款、
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業務快速發展,在低碳轉型過程中居于主力軍地位,承擔重要責任。應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加快綠色產品認證、環保數據共享、碳核算標準確定及溫室氣體數據披露等體系和機制建設。”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授信管理部總經理彭作剛表示,為了支持傳統高碳行業低碳轉型,未來應深化轉型金融和低碳技術研究,擴大
碳交易市場參與者范圍,開展碳核算,加快產品創新推廣,提升氣候風險管理能力。
《轉型研究》建議可從幾個方面著手推動低碳轉型,加快建設“碳中和”銀行。例如,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碳中和”銀行規劃及路線圖;做好
碳排放核算及信息披露;推動
碳減排與碳抵消,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發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實現金融資產的“碳中和”等;在政策制度、激勵約束、風險管理、科技賦能、能力提升、企業文化等領域建立與“碳中和”銀行建設相適應的專業保障機制。
與會專家也提出,加強機構之間的合作聯動非常重要。彭作剛介紹,郵儲銀行(601658)與IPE合作,幫助近千個企業客戶開展了碳核算工作;與國家開發銀行、農發行合作,支持首個國家級大型化學儲能示范項目、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流電池儲能電站——大連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的建設,促進綠色創新示范項目健康發展。
國家開發銀行綠色金融處副處長張權璽則強調,要更好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不過,他也提醒,推動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還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金融機構缺乏暢通的渠道去收集氣候和環境相關數據;另一方面,數據標準和評價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統一和規范。張權璽提出,進一步金融科技支撐綠色金融發展的成效,不僅需要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息共享,更需要增強政府、社會、企業銀行各方的信息互聯互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