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5月30日閉幕的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對培育壯大
清潔能源及其支撐、應用產業,建立健全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作出部署,提出要“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支撐四川未來發展的
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同一天,成都市、攀枝花市、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協同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簽署儀式舉行,簽訂政府間及企業間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實施一批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重大合作項目。簽約現場,作為成都唯一一家深度聚焦“雙碳”領域投資的市屬國企,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首次公開亮相,并簽署了5大項目合作協議。
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成都貫徹落實“雙碳”目標部署的戰略舉措,也是城市塑造比較優勢的新賽道。一系列重大政策機遇,為成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供了重大賦能。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成都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順著這一目標我們看到,在公園城市進擊綠色之路上,不只有“綠色顏值”,更有背后的“產業價值”。
千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
初具規模
2022年,不少地方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作為加快產業轉型的重要發力點,并圈定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重點。成都也不例外。四川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清潔能源大省,成都作為四川主干城市,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
今年初印發的《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專章提出“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明確要求“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優化能源結構、產業結構、運輸結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方式”。
乘勢而上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樹立未來發展優勢,近期,圍繞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動作頻頻。
5月30日,成都攜手“三州一市”,依托成都在科研、制造、人才、市場等方面優勢和攀枝花市、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在清潔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綠色光伏、儲能、氫能資源利用等方面優勢,積極探索“研銷在成都、共建產業鏈、綠電齊共享”跨區域合作模式,協同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5月20日,四川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專場網絡招聘會在成都人才網啟動。這是四川省首次舉辦的綠色低碳人才專場網絡招聘會。
4月,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國際權威機構SGS頒發的達成碳中和宣告核證聲明證書,標志著全球首家達成“零碳”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在成都金堂誕生……
一系列動作,均指向這個目標: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在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業、城市治理現代化上率先突破。
圍繞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成都大力開展“鏈主”及配套企業招引促建,建立“十個一”工作機制,制定出臺《成都市支持綠色低碳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培育,通威太陽能、東方電氣等行業龍頭企業引領和集聚作用不斷增強。
今年以來,好消息不斷傳來:東方氫能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通威電池片連續5年太陽能電池出貨量保持全球第一,PERC電池轉換效率刷新世界紀錄,157輛“成都造”氫燃料電池汽車為
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提供綠色低碳出行保障……光伏、鋰電千億級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日前出臺的《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產業綠色競爭力持續提升,聚焦光伏、動力電池、
新能源汽車、氫能、儲能等細分領域建圈強鏈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更加具體地講,到2025年,力爭全市光伏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部企業;力爭鋰電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氫能高端裝備產業實現自主化、集群化,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
關鍵詞:優化結構
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布局未來
除了綠色低碳產業本身,成都還著力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方式,優化結構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今年1月發布的《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2020)》顯示,“十三五”時期,成都以占全省18.7%的
碳排放承載了24.5%能源消費、25%的人口和35%的經濟體量,以年均2.2%的
碳排放增長支撐了年均7.1%的經濟增長,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廣深等全國十大城市最低,碳排放強度累計降低21.0%。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既需要精雕細琢的匠心,也需要運籌帷幄的大局意識和全局思維。我們欣喜地發現,圍繞公園城市建設,成都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已然走在了全國前列。”此前,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負責人徐岱雄在接受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提升產業綠色競爭力,是布局未來的重要砝碼。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統籌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優化調整,建立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先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培育壯大清潔能源及其支撐、應用產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走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支撐四川未來發展的綠色低碳轉型之路。
準確把握“國之大者”“省之大計”,以新發展理念為“魂”、以公園城市為“形”,在高質量發展中當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國前列。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積極發展光伏、鋰電等綠色低碳優勢制造業和綠色金融、綠色認證等碳中和服務業,加快先進儲能、節能環保、新能源裝備等綠色技術研發攻關和市場應用,積極培育低碳企業,鼓勵建設低碳園區。
如今,成都正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進一步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統籌好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董事長胡裕華:
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近年來對綠色低碳發展呼聲越來越高,相應的環境貢獻、社會貢獻、公司治理,已成上市企業發展強制性要求,并向其他大企業,如世界500強企業等延伸,這都是推進綠色生產的重要推手。”昨日,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董事長胡裕華在接受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都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如今又在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已是題中之義。
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成都提出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要做好“減碳”和“發展”兩篇文章。積極搶抓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支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重大機遇,進一步控存量、拓增量、促轉型,嚴格限制“兩高”項目,推動既有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改造,積極培育光伏、鋰電、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集群,前瞻布局氫能、新型儲能等產業新賽道,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在胡裕華看來,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時間緊迫,要循序漸進推進落實。
“特別是,成都在資源的更有效利用上,還有很大空間。”胡裕華說,在清潔能源供給和低碳產業發展,特別是水電、光伏等方面,成都具有領先優勢。如何有效利用資源關鍵要有科學規劃,要避免區域各自為政、市州發展不協調、資源重復開發等問題,避免小水電、小煤礦的遍地開發模式,對資源開發進行總體規劃,將資源、投入集中在優勢地方,實現規模開發和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此次成都市、甘孜州、涼山州、阿壩州、攀枝花市的跨區域合作模式,各自發揮優勢、構建全產業鏈,協同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是有益探索,未來還可以做得更多。
他建議,在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中要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一方面,提出循序漸進的降碳計劃,調查摸排當前碳排放量,制定降碳計劃,采取降碳行動,對照行動結果優化調整計劃。另一方面,做好節能環保方面立法工作,制定相關評級標準,配套相應獎懲措施,引導產業、樓宇朝著環保節能方向走。
獨家專訪:
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陳簡:
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
在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的大背景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迎來了新契機。今年5月,成都產業集團和成都環境集團聯合出資成立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注冊資本金20億元。5月30日,在成都市與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以下簡稱“三州一市”)舉行的集中簽約活動上,作為“雙碳”領域代表企業,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共簽署了5大項目合作協議,涵蓋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固廢綠色低碳綜合利用、綠電交通、釩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合作等產業方向,協議總額超過300億元。
“三州一市”與成都的合作中,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瞄準綠色低碳產業,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成立后,主要任務有哪些?帶著這些問題,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昨日獨家專訪了成都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董事長陳簡。
成都與“三州一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和協同性
談及合作面臨的機遇和基礎,陳簡表示,成都是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圍繞貫徹落實中央“3060”戰略部署,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出臺了“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四大結構優化調整行動方案和專項政策措施,全方位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三州一市”具有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的優越條件,是全省規劃建設的新能源開發基地。當前,“三州一市”和成都作為支撐全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區域,政策有力支撐疊加市場需求迸發,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將迎來巨大的增量空間。
“成都與‘三州一市’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和協同性。”在陳簡看來,成都市在綠色低碳產業領域已形成千億級企業集群和產業集群,擁有一批高能級科研院所和研發機構。成都市國資國企也參與引進和培育了通威太陽能、中創新航等新能源行業龍頭企業,光伏裝備、鋰電池等產業基礎堅實。“十四五”期間,“三州一市”將重點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新增風電6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000萬千瓦??傮w來看,“三州一市”新能源資源充沛,制造成本較低,上游產業鏈優勢明顯,而成都則有創新要素集聚、研發轉化實力強、綠電消納需求大、場景多的特點。成都和“三州一市”產業互補性較強、協同發展基礎較好,可以通過全產業鏈合作,實現“研發創新—生產制造—應用推廣”的產業生態閉環。
立足成渝、輻射“三州一市”
全力促進跨區域合作模式落地
陳簡表示,作為唯一深度聚焦“雙碳”投資領域的成都市屬國企,成都綠色低碳集團將履行“全市綠色低碳產業結構的構建者、‘雙碳’研發成果的推廣者”職責使命,秉持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以項目為載體,加強與央企、地方國企、行業領軍企業的合作,加快搭建起綠色低碳發展的“朋友圈”,助力區域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產業建圈強鏈工作向更多領域、更多層次、更高水平邁進,不斷厚植公園城市綠色生態本底。
“隨著集團的成立,未來我們將主要依托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借力產業實力雄厚的股東支持、攜手廣泛的產業鏈合作伙伴,建立‘1+3+N’發展體系。”陳簡透露說,這個發展體系即聚焦“雙碳”領域,構建1個產業投資主體優勢
平臺;打造綠色低碳產業投資
平臺、綠色低碳開發運營平臺、綠色低碳綜合服務平臺3個核心主業,圍繞光伏發電、儲能、電池回收、綜合能源等核心領域,著力打造N個專業性強、成長性好、專注于細分領域的二三級產業實體公司,力爭到2025年末總投資達到300億元以上,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
該集團還將立足成渝、輻射“三州一市”,全力促進“研銷在成都、共建產業鏈、綠電齊共享”的跨區域合作模式落地,著力打造西部第一、國內一流的綠色低碳產業投資集團,成為全市綠色低碳產業結構的構建者,“雙碳”研發成果的推廣者。“在具體合作中,我們將積極搭建產業平臺,做好成都市產業資源與‘三州一市’能源資源的高效鏈接,在產業導入、技術輸出、資金投入等方面持續發力。以合作共贏為目標,與‘三州一市’國資國企開展多邊合作,共同構建能源資源開發和利益共享機制。一方面積極參與‘三州一市’鋰礦、光伏、風能、氫能等資源開發和產業化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在成都協同布局電網和用戶側儲能設施、打造‘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招引強鏈補鏈產業項目,開展節能降碳綜合服務,提升成都主負荷中心大規模穩定消納‘三州一市’綠色能源的能力,探索打通成都市與‘三州一市’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的痛點堵點。”陳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