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國際公益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中國
綠色碳匯基金會、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共同舉辦的“NbS+”系列研討會上,多位
專家呼吁社會資本通過自主投資、多方合作、公益參與等模式積極參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實施,也希望通過建立良性的市場機制,增強社會資本對NbS的投資力度。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與修復司一級巡視員郭青俊指出,林草系統的碳匯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壓艙石。為保證我國的森林碳匯能力穩中有升,需加強森林經營。
“國家非常重視森林經營。但森林經營成本很高,現在的國家補助并不完全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郭青俊說,我國每年2000多萬畝的森林撫育面積面臨著投資不足的挑戰,希望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投融資來補充。符合條件的項目按照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CCER)碳匯項目來做,既有碳匯方面的收益,還可以幫助國家在自然的條件下提高林草碳匯的能力。
自中國和新西蘭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共同牽頭NbS議題以來,NbS逐漸受到廣泛關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際司司長孟憲林表示,NbS是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涵養水源、改善土壤健康、凈化大氣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固碳釋氧等一系列重要生態系統服務,來應對多種挑戰。林草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林草高質量發展,在國土空間綠化、濕地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地管理等領域,重視借鑒和運用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理念和方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去年5月發布的《自然融資狀況報告》估算,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遏制土地退化的目標,從現在到2050年,全球需填補4.1萬億美元的自然融資缺口。報告呼吁增強對NbS的投資力度。雖然公共資金的增長可以補上部分缺口,但應顯著增加對NbS的私人投資。NbS的資金來源、類型和投融資方式的多元化亟待改善。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指出,全球每年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融資需求是1萬多億美元,融資缺口高達80%-90%,需要社會資本填補。根據世界銀行的估算,到2030年,生物多樣性喪失將導致全球平均GDP下降2.3%,但對低收入國家來講,GDP的下降幅度可高達10%。馬駿強調,應對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是央行與監管機構的職責。很多國家的央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已開始采取行動。中國人民銀行和馬來西亞央行等把生態友好項目納入綠色金融目錄,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要求披露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法國和意大利的央行投資支持生態友好資產,這些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做法。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認為,如何建立起一個供給合理、
價格有效、信息透明、監管有力的市場機制來推動NbS,讓自然系統碳匯的生態價值得以實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這個機制的建立不僅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還需要企業、研究和評估機構、社會組織等相關各方積極參與,一個健康市場的建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
NRDC
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兼中國區主任張潔清建議,為應對復雜多變的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自然災害等重大挑戰,亟需構建以NbS為核心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參與的環境治理模式,為推動NbS規模化實施提供長期穩定的科學和資金支持。在氣候變化和自然保護等政策的頂層設計中,全面融入NbS的理念,促進多維度環境治理的協同增效;社會資本通過自主投資、多方合作、公益參與等模式積極參與NbS實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