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融領域孕育了
綠色變革,
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綠色存款、綠色基金、綠色保險、
碳金融等金融產品和工具,為能源行業轉型提供了助力。而中國作為全球首個制定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發展框架的國家,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標準制定和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都有了重大進展,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方興未艾。
近日,安永發布的《雙碳背景下中國能源行業轉型之路》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迅猛,呈現出以國企為主、發行主體不斷多元化、品種豐富、交易活躍等特點。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境內外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為11.95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8132億元,居世界第二。
綠色金融對能源行業的支持作用體現在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培育和支持,以及支持傳統能源行業實現低碳轉型等方面。2021年2月,華能集團成功發行2021年度第一期專項用于
碳中和綠色公司債券,發行規模20億元,期限2年,票面利率3.35%;2021年4月,包鋼股份公開發行了鋼鐵行業首單專項用于
碳中和轉型的綠色公司債券,發行規模5億元;同月,中石化作為首家國內油氣行業巨頭發行了綠色債券,發行規模11億元,期限3年。
“投資者對綠色金融投資表現出一定的偏好,其原因在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逐步落地,從頂層設計的完善到一系列細化政策陸續出臺,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勵機制。”報告認為,能源企業利用綠色金融業務進行融資,投資于符合條件的綠色項目,除了可以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外,也有助于樹立公司品牌形象。
今年7月16日,全國
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全國發電行業的2000多家重點排放單位被納入其中,年排放二氧化碳超過了40億噸。首筆全國
碳交易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交易首日,全國
碳市場交易總量410.4萬噸,交易總額為2.1億元。
“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碳市場,備受國際矚目。后續如果出臺對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參與碳市場的制度安排,將吸引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有效實現碳市場的活躍運行,也為碳金融產品創新奠定了基礎。”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亞太區金融服務可持續發展主管李菁介紹說,在歐洲,碳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已十分成熟,交易量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目前我國國內
碳期貨交易尚處于起步階段。從國際經驗來看,
碳期貨交易在促進碳定價回歸合理區間、標準化交易、引入更多投資者、幫助排放企業掌握中長期價格
走勢以及對沖價格風險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國內碳期貨市場的建設和長遠發展,對整個“雙碳”目標的達成和能源行業轉型都有重大意義。
實現碳中和目標也需要綠色稅收制度與之匹配。目前中國一方面通過稅收優惠鼓勵行業發展,另一方面限制性稅收政策也將倒逼企業和社會大眾及時作出調整。在安永大中華區能源資源行業稅務主管合伙人蘭東武看來,綠色稅收政策應結合“雙碳”目標,進一步轉型升級。“我們應借鑒國際經驗、兼顧國內實情,系統性地建立、規范綠色稅制。精準針對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筑、農業、負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與數字化等八大領域,對低碳排放及其相關技術發展及轉型,加大相關稅收優惠力度;對高碳排放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加大限制性征收的力度;利用稅收給予明確的經濟利益導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