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應對氣候變化事關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是參與全球治理和堅持多邊主義的重要領域。保險資管行業也應充分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大力發展
綠色金融,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相關風險,推進ESG投資等可持續投資理念與實踐的發展, 采取切實行動響應‘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不過,周延禮同時表示,當前國內保險機構對ESG投資等綠色可持續投資的認知和實踐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綠色可持續投資的制度體系、規范標準、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待完善,保險機構開展綠色可持續投資實踐還面臨以下的問題。
一是綠色投資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周延禮指出,當前各政府部門間相關信息的共享機制尚未建立完全,沒有統一的綠色信息發布與查詢
平臺以及綠色項目信息數據庫,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碎片化等問題,增加了包括保險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搜尋、識別綠色項目和
綠色債券的成本。
二是適合保險資金的綠色金融產品不足。國內綠色債券市場蓬勃發展,相關政策和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而保險資金投資范圍廣泛,除綠色債券外,適合保險資金屬性的綠色指數化產品、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綠色股權類基金等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供給不足。
三是保險資金開展綠色可持續投資的能力建設不足。周延禮告訴記者,“保險行業在構建綠色投資標準、發現綠色投資項目、識別投資風險等方面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此外,行業在氣候變化相關風險領域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尚未建立一套有效的定量識別氣候和環境風險的量化模型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針對以上問題,周延禮就推進行業綠色金融及可持續投資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要建立公共綠色投融資數據平臺。他建議,國家發改委可會同生態環境部、人民銀行、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建立公共綠色投融資數據平臺,完善綠色評級和認證,建立環境壓力測試體系。針對國內上市公司,強化ESG相關信息披露,提高投資透明度,打破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綠色投融資瓶頸。
其次,要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動綠色資產擔保債券、綠色收益支持證券、綠色指數產品、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創新,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專業機構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為綠色項目以及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周延禮表示。
此外,要推動綠色可持續金融領域能力建設。在周延禮看來,銀保監會應出臺有關政策規定,支持保險投資機構在投資流程中整合ESG投資和負責任投資理念,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鼓勵保險投資機構在風控體系中加入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管理,逐步提升保險資管機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他建議,民政部在全國性社會組織評估中,對發揮行業自律功能,出臺行業綠色可持續投資指引,開發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管理指南等標準,提升行業可持續投資能力的金融類自律組織給與更多積極評價。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