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市場的工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要求
自2011年開始,我國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福建等陸續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
試點工作。從2017年末開始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印發實施,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進入了新的篇章。2018年6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職能從國家發改委劃轉至生態環境部。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工作也進入了基礎建設期。為提高納入全國碳市場的工業企業分配碳排放配額的準確性,2021年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2021年修訂版)》。該指南細化了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數據在檢測、記錄、傳遞、保存、取樣、制樣、送檢、存證和核算各環節的質量控制要求,壓縮數據造假空間,提升了可操作性,以確保核算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兼顧到對參與企業的減排成本計量的公平統一。
發電行業的第一個
履約周期共納入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達到2162家,
履約完成率達99.5%[1]。根據《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發電設施(2022年修訂版)》,發電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核算量為統計期內發電設備各種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和;而對于購入電力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則采用購入使用電量乘以電排放因子得出;發電設施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等于當年各月排放量之和。目前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調整為最新的0.5810tCO2/MWh。在全國碳市場的運作下,我國發電企業的碳排放強度降低水平收效很大。
根據2022年3月15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建材、鋼鐵、有色、石化、化工、造紙、民航等行業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也將繼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工作,為下一步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做好準備。同時,為應對國際民航組織有關國際履約工作的碳排放權交易要求,中國民航局正在組織開展針對民航行業開展專項的飛行活動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工作。這些行業的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和補充數據表根據《關于做好2022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可在環境信息
平臺(http://permit.mee.gov.cn)下載。截止到2022年8月24日,已經有2208家重點排放單位和企業進行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在線申報。
小結
隨著國際社會對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認識逐漸趨同,原本屬于外部性問題的碳成本將逐漸計入企業的生產成本。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將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全國碳市場,掌握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情況,不但有助于企業積極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碳達峰行動中,而且有助于企業更好的樹立品牌形象,規避因此產生的經營風險,擴大企業的正向影響力,甚至能夠為企業產品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做好儲備。在2030碳達峰行動中,準確核算工業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布局,是企業不能逃避的責任與不可忽視的重要發展機遇。碳市場建立之日起,工業溫室氣體核算方法就已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成為了工業企業參與碳達峰行動、謀劃低碳轉型之路的基礎工具。
[1] 張希良. 積極發揮碳市場的重要作用(說道). 人民日報. 2022年07月12日07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