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數據打假管理技術兩手抓
為打擊數據造假行為,生態環境部此前表示,將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同時,加強監督指導,持續開展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幫扶,狠抓數據管理。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借助全社會力量對數據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從而提升全國碳市場的數據質量。
對此,業內專家也建議,從管理角度來說,我國應該建立核查機構的進出退出機制,有效提升核查業務能力,完善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機構的準入。同時,進一步完善碳核查行業標準,不斷健全碳排放監測的核算基礎。此外,統一核查和復查費用,有效保證核查的獨立性和公平性, 同時也可以確保核查機構的獨立性和準確性。
據了解,碳排放量的測量方法主要為兩種:一是基于核算,二是基于連續監測。目前,我國主要采用核算法來量化碳排放數據,并先后發布了電力、鋼鐵、水泥等24個重點行業企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相比于核算法,連續監測的方法可避免核算過程人為因素干擾造成的數據失真。
據媒體報道,2021年5月27日,國內首個電力行業精準計量系統在江蘇正式上線,不僅第一次精準計量出了火力發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實現了碳排放的實時監測。
2021年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碳監測評估
試點工作方案》提出,聚焦區域、城市和重點行業三個層面,開展碳監測評估
試點,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監測評估技術方法體系,發揮示范效應,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監測支撐。
“總體來看,我國采用連續監測法監測二氧化碳排放還有待進一步驗證,同時也要考慮經濟因素。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連續監測法以及其他先進技術手段的推廣應用有望對碳排放數據質量提升發揮重要的作用。”專家表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