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減排初見成效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數據,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共納入了發電企業2162家,配額
履約完成率是99.5%,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是45億噸,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40%以上,是全球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發稿日(2023年4月7日),配額成交量超2.3億噸,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106.85億元,整體的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初步發揮了碳定價功能,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這組數據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優化和市場機制的逐漸成型。“中國目前
碳價雖然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但是已經得到市場各方關注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激勵引導作用,同時為形成長期的
碳價信號奠定了基礎。”美國環保協會(EDF)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Suzi Kerr表示,幾乎所有國家的碳價格一開始都很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人們對于這個機制信心增強,碳價格也會上漲。
實際上,我國碳市場對市場的引導效應已經初步顯現。華北電力大學新型能源系統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表示,全國碳市場在我國建成,以及國內碳
試點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使碳市場的作用顯著發揮,同時為碳市場與氣候投融資的聯合發展提供了契機。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和實踐探索,我國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已經穩定健康地運行,完成了一個履約周期。總體來說,全國碳市場的運行促進了碳數據核算的準確性,提高了企業減碳的意識和降碳技術水平以及管理能力,提高了全社會對于碳定價的認識,以及用市場機制降低碳排放的認識,增強了政府部門
綠色政策的制定和
綠色低
碳管理水平。”王志軒認為,我們不能僅僅從碳價是否高低、交易是否獲益簡單評價全國碳市場的效果。
對于第一個履約周期發現的一些數據質量問題,生態環境部也并不回避,表示已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調研幫扶、監督執法、公開曝光、專項整治,依法對于虛報瞞報企業進行立案處罰,核減配額。
逯世澤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堅持將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我們將提升監管水平,強化數據質量管理。在發電行業配額現貨市場運行良好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高排放的市場,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他表示,將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起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監管有效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王志軒則建議,繼續完善我國碳市場建設,首先要抓緊出臺碳市場的法律法規,為碳市場的運行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同時希望能充分利用國內試點碳市場條件,擴大開展碳市場與金融試點的工作積累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