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后,外媒都非常重視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努力,有的外媒還把中國稱為新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
氣候變化新聞網稱,中國的
碳市場可達一年50億噸二氧化碳,幾乎是歐洲市場的兩倍,目前為全球最大的
碳市場,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中國碳市場能否達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待觀察。
一項政策是否有效取決于它的設計是否科學。在其他國家,由于制度的設計缺陷以及缺少政治意愿,碳市場都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比如頒布過多的污染排放許可,導致
碳價過低,為此,加州和英國均規定了
碳價下限,這是一項很好的舉措。
外媒稱中國的碳市場是否能克服這些政治和政策的挑戰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因為中國還未公布排放上限的嚴格程度相關信息,這會決定碳價水平和對氣候變化所影響的程度。另一個關鍵問題在于中國對于碳價的管理問題。未來是否設最低碳價,或者是否會有規定污染排放許可數量的機制等,這些細節問題可以看出未來碳價是否穩定,并且會進一步影響投資走向。
紐約時報在關于中國建設碳市場的文章中表示,國家在推行政策時,經常會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因此污染排放和能源數據可能不太可靠或造假,此外,中國有大量工業行業屬于國有大企業集團,他們可能會不太遵守規定,這也給政策推行造成一些難度。如果中國能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將會超過歐盟成為世界最大的
碳排放市場,并加深在發展
新能源科技方面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