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碳牽引地方高質量發展
旭文海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文榮記得,自2008年來象山創業至今,海洋從“牧場”、“糧倉”、再到如今的“
碳匯”,盡管概念上有所轉變,但核心一直是“科技興海”。
據測算,海洋生態系統的單位固碳效率是陸地生態系統的10倍以上,中國海洋年固碳潛力居全球第九。在“雙碳”目標的指揮棒下,依托海洋碳庫的藍碳經濟展示出巨大潛力。青年科學家們從各自的領域提出新思路,將象山的藍碳路線圖勾勒得更加清晰。
江蘇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院90后講師、校聘副教授夏小明介紹,團隊研發制造的水下機器人、水面無人艇、海洋動力水池等工業仿真技術等,可為藍碳經濟發展提供智能化支持。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宋天琪利用數學建模,分析全球氣候變暖與海洋經濟的相關性,以指導政策規劃,實現效益最大化。
“相對林業碳匯、草原碳匯而言,受自然條件影響,海洋碳匯項目的風險度更高,相對傳統產業,收益的不確定性更大。”浙江海洋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賀義雄表示,政府要在做好產業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從市場收益入手,例如充分利用生態產業化,發展休閑漁業,促進海洋碳匯漁業項目的衍生價值,使養殖戶樂于投入碳匯漁業的發展,探索建立海洋碳匯的“生態銀行”。
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海洋
新能源與海洋碳匯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多位專家討論的熱點。在賀義雄看來,可以將海上風電廠作為海洋立體空間規劃的開發和完善的一個重要切口。
鄔劍英坦言,目前的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近海,跟航道、漁業以及海洋資源保護的工作有較多交叉,未來,風電項目將向深遠海延伸,但我國在深遠海的風電開發還停留在試驗階段,希望跟與會專家在這一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大規模的海洋風電前景很美好,但是怎么管轄、怎么授權?”這是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葉舟的困惑,他在實際工作中感到,海洋經濟發展基礎仍較為薄弱,還有一些短板需要補足。
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兼
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李婷在線上視頻中表示,象山海上風電資源富饒,可在未來規劃中和綠氫結合,率先建立綠氫大基地,加快綠氫產業規模化發展,例如建立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產線,探索化工基地綠氫替代的模式和場景,推動產業低碳轉型。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中國
碳中和50人
論壇副秘書長許磊稱,愿以自身鏈接的產業、專家和金融資源,助推地方政府或企業的
綠色轉型方案真正落地。
在象山縣副縣長鈕晶瑩看來,藍碳經濟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海洋環保工作的重要一環。象山縣正積極探索“碧海銀灘也是金山銀山”的新路徑,大力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通過發展海洋藍碳經濟,牽引帶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