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海洋產業與生態
提及海產品,話題繞不開餐桌上的海鮮,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方式轉變,食物在廚房的大部分工序被挪到了上游的食品加工廠,預制菜市場應運而生。
研討會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食品營養與安全系副主任洪惠列出一組數據:2020年中國預制菜行業收入達313.81億元,過去5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95.46%。有研究機構預測,未來6-7年我國預制菜行業有望實現3萬億以上規模,成為“下一個萬億級餐飲市場”。其中,水產品客單價高、后廚處理復雜度高,預制化需求更強。
在洪惠看來,當下預制菜市場處在“野蠻生長”階段,存在添加劑過量,貯存過程中品質下降等問題。如何保障水產預制菜的安全和風味是關鍵。洪惠介紹,通過超高壓殺菌技術、新型包裝技術、液氮凍結技術等,能為餐桌上的水產品鎖住新鮮,這在實際的
案例中已經得到應用,也可以為象山本地有需要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水產養殖占我國水產品總量的七成以上,其環境影響不容小覷。在最為普遍的池塘高密度養殖方式中,餌料、排泄物產生的有機物直接排放到水體,會使水質逐漸惡化。對此,哈爾濱工程大學高級工程師孫勇提出生物處理法,通過養殖水生植物、藻類、微生物,從而消耗、分解水體中的有機物,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凈水。這也與江蘇海洋大學講師亓守冰提出的微藻處理養殖廢水方案不謀而合。
為污水處理提供解決方案,也是上海理工大學環境與建筑學院副教授呂娟所長。呂娟在實地調研中發現,現有的水處理工藝難以把一些新出現的污染物徹底去除,很多自建污水處理設施的企業,希望能協同高校的專業力量,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的工藝。
除了水產加工排污的影響,海洋生態的另一大威脅是海洋工程的建設開發。海洋工程對鋼筋混凝土需求量巨大,不管是碼頭、港口,還是跨海大橋、島礁工程的建設,時間一久可能出現材料銹蝕、保護層脫落等現象。怎樣讓海洋工程耐久又環保?哈爾濱工程大學航天與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呂建福及其團隊提出高耐久與生態修復一體化混凝土工程理念,用快速、致密附著在混凝土表面的牡蠣,提高水下混凝土結構的防腐性。而且牡蠣礁本身具有凈化水體、移除水體中營養物以及防護海岸帶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事實上,研討會前,象山縣人民政府就圍繞海洋可持續發展提出6大問題、7項技術需求,相關領域科學家在研討會中針對性施策,并借此機會搭建長期合作機制。例如,了解到象山市墻頭鎮深受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困擾,有
專家很快拿出成熟方案:分區、刈割、淹水、曬地、小斑塊的處理和秸稈處理等可有效治理互花米草,這一技術在上海崇明已得到驗證。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