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修改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2-01-17 10:40

各區市人民政府,國家級開發區管委,綜保區管委,南海新區管委,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根據上級有關政策規定,經市政府同意,市政府辦公室決定對《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威政辦字〔2021〕17號)作出如下修改:
 
1.將第二條第五項“16.海洋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堅持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廢物生產最小化,對廢棄塑料、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等海洋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對廢棄漁船實行無害化處理,建設人工魚礁。依托榮成市地寶土壤生物調節劑有限公司、威海耐特新型材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積極探索貝殼資源化利用途徑,支持科研機構加強貝殼用于飼料添加劑、涂料、建筑材料、肥料、人工魚礁礁體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鼓勵企業利用貝殼生產旅游紀念品。突破海洋生物來源的農用制品產業化關鍵技術,依托世代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優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海洋生物飼料添加劑、動植物專用制劑、農用生物肥料等生物農用制品。加強滸苔資源化利用,依托溫喜生物科技公司、中恒能生物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開發肥料、飼料、食品等產品,提高滸苔資源化利用率。創建海藻、魚類、貝類等加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修改為“16.海洋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堅持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廢物生產最小化,對廢棄塑料、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等海洋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對廢棄漁船實行無害化處理,建設人工魚礁。積極探索貝殼資源化利用途徑,支持科研機構加強貝殼用于飼料添加劑、涂料、建筑材料、肥料、人工魚礁礁體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鼓勵企業利用貝殼生產旅游紀念品。突破海洋生物來源的農用制品產業化關鍵技術,發展海洋生物飼料添加劑、動植物專用制劑、農用生物肥料等生物農用制品。加強滸苔資源化利用,開發肥料、飼料、食品等產品,提高滸苔資源化利用率。創建海藻、魚類、貝類等加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2.將第三條第三項“(三)構建資金支持機制。建立常態化運營模式,鼓勵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長期資金投向藍碳經濟領域,重點扶持藍碳關鍵性技術研發。大力發展海洋綠色信貸、債券、保險、基金等產品,創新綠色融資方式,加大金融支持藍碳經濟發展力度,激勵金融機構參與藍碳經濟建設,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支持鼓勵藍碳經濟領域的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優先在科創板上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威海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修改為“(三)構建資金支持機制。建立常態化運營模式,鼓勵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長期資金投向藍碳經濟領域,重點扶持藍碳關鍵性技術研發。大力發展海洋綠色信貸、債券、保險、基金等產品,創新綠色融資方式,加大金融支持藍碳經濟發展力度,激勵金融機構參與藍碳經濟建設,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支持鼓勵藍碳經濟領域的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威海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根據本通知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锻J腥嗣裾k公室關于印發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威政辦字〔2021〕17號)自本通知公布之日起廢止。
 
威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12日
 
(此件公開發布)
 
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
 
(2021—2025年)
 
為加快發展藍碳經濟,推動海洋產業生態化、海洋生態產業化,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全力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新亮點、新標桿,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將發展藍碳經濟作為海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切入點,加強陸海統籌,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生態,堅持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并重,減排與增匯并舉,促進“增量”“提質”雙突破,打造藍碳經濟全國樣板。
 
(二)行動目標。
 
——科研力量日益壯大。整合全市科研力量,集聚藍碳領域頂級專家團隊,形成藍碳策源地效應。
 
——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建立海洋碳匯調查評估方法,建設藍碳方法學矩陣,完善藍碳技術標準,掌握發展主動權。
 
——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在制度設計、政策支持、成果轉化、人才保障等方面探索創新,建立系統完善的工作機制,有效集聚科技、產業、資本、人才等要素。
 
——生態與產業加快融合。海洋產業生態化與海洋生態產業化同步發力,提高海洋產業綠色發展水平,加快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
 
到2025年底,全市藍碳經濟體系基本建立,藍碳經濟貢獻度顯著提高,在全市海洋經濟占比超過30%。海洋生態環境保持全國最優之列,承載力顯著增強;海洋產業生態化水平明顯提升,涌現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完成海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研究、標準、成果轉化、產業發展鏈條基本完善,示范引領作用凸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藍碳經濟發展高地。
 
二、行動重點
 
(一)打造一個研究高地。
 
1.高標準建設院士工作站。推進唐啟升、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建設,持續增強桑溝灣貝藻碳匯實驗室、海洋負排放科技示范基地等研發實力,加快藍碳科學研究與成果轉化,每年形成高端成果10項以上。爭取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辦公室落戶威海。(責任單位:榮成市政府、南海新區管委、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
 
2.做強威海海洋生態經濟研究院。在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加掛威海市海洋生態經濟研究院牌子,納入全市“1+4+N”創新平臺體系,整合藍碳實驗室和山東省海洋碳資產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吸納多領域人才,開展海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研究和技術推廣、成果轉化。探索依托威海市海洋生態經濟研究院,組建山東省碳科學與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南海新區管委)
 
3.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承擔、參與開展典型海區碳指紋與碳足跡標識體系理論和應用研究、海洋微型生物碳匯過程與識別技術研發,以及近海海帶養殖環境碳匯過程效應、演化特征及其調控因素研究等項目,完善海洋碳匯基礎理論。布設海岸帶沉積物原位綜合系統、沉積物綜合通量捕獲器、海洋剖面流速觀測系統等,建立可視化系統,開展養殖區、海草床、鹽沼濕地等典型生態系統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水和沉積物調查,為海洋負排放研發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4.加快標準制定。開展漁業碳匯方法學、濱海鹽沼濕地碳匯方法學、海洋牧場碳匯方法學等系列方法學研究,編制《威海市海洋碳匯核算指南》,建立海洋碳匯核算體系。編制《海帶養殖碳匯項目碳計量和監測技術規范》,在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基礎上,推動其上升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開展海洋負排放核算機制與方法學研究,建立海洋碳指紋、碳足跡、碳標識相應的方法與技術、計量步驟與操作規范、評價標準。(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海洋發展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二)建設兩個示范基地。
 
5.建設海洋生態監測示范基地。依托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廣泛吸引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青島國家海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科學原理、機制和模式的研究。建設市區褚島淺海、桑溝灣大型藻類、愛蓮灣鮑魚、楮島海草床、文登近海灘涂、南海昌陽河河口、乳山灣牡蠣等海洋生態系統連續觀測站,建立系統完善的碳匯數據庫,為構建藍碳標準、管理及交易體系提供科學依據。(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6.建設海洋生態經濟示范園區。集中規劃建設海洋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藍色碳谷,圍繞海洋生態種業、海洋生態智造業、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服務業等,完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金融服務、人才支持等產業生態,引領示范全市海洋生態經濟發展壯大。到2025年,園區入駐企業超過30家,實現收入超過100億元。(責任單位:南海新區管委)
 
(三)構建三個創新中心。
 
7.構建海洋生態種業創新中心。在雙島灣和東部濱海新城分別建設海洋生物遺傳育種中心和海洋生物科創中心,在榮成尋山、榮成虎山、文登澤庫、南海小觀、乳山徐家集中建設5處現代水產種業園區,在南海新區建設濱海生態種質繁育與開發示范基地。到2025年,優質苗種繁育能力由目前的370億單位提高到600億單位以上。(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8.構建海洋負排放研究創新中心。高標準建設海洋負排放技術中心,與國際科學組織和各國科學家開展合作,推動海洋碳匯和負排放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群落地實施,建立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海洋負排放科學規劃和工程技術體系。(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9.構建海洋碳匯交易創新中心。積極推動海洋碳匯納入國家碳市場交易,開展藍碳市場交易試點。積極策劃漁業碳匯、海草床碳匯等海洋碳匯項目,推進碳匯資產上市交易,加快碳匯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四)實施五大專項行動。
 
10.實施海洋增匯行動。實施“藍色海灣”“海草床修復”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濱海濕地退養還濕、潮汐湖退耕還灘、河口棲息地恢復、海草床和濱海鹽沼濕地修復恢復等固碳增匯行動,建設一批濱海濕地公園,提高濕地固碳能力。優化海帶、裙帶菜、牡蠣等經濟固碳藻類、貝類養殖模式,實施海洋牧場、海水養殖生態增匯,發揮漁業碳匯功能。探索實施陸海統籌生態增匯、海洋缺氧環境增匯、海藻養殖區上升流增匯、貧營養海區施肥增匯和海底碳封存等工程,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1.實施海洋節能減排行動。推廣工廠化養殖地源熱泵技術、海洋牧場海水淡化循環利用零排放裝置等,加快養殖尾水治理,推進貝殼、網衣、浮球等養殖生產副產物及廢棄物集中收置和資源化利用,提升水產養殖環保綠色發展水平。開展漁船型優化、船機漿匹配優化、節油產品篩選、節能裝置安裝等研究與示范,探索推廣新型氫能船舶。開展船舶、海工裝備、水產品加工和海洋材料制造等產業節能環保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創建“綠色工廠”“綠色車間”。開展無廢海島、無廢海灘、無廢港口、無廢航區等創建活動,吸收借鑒國際先進海洋垃圾防治工作經驗,打造國家海洋無廢樣板城市。(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威海海事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2.實施藍碳示范企業培育行動。堅持本地企業培育和招商引資并重,加大資金、項目、人才等支持力度,培育成長性好、創新性強、發展潛力大的藍碳示范企業50個以上,并推動其進入海洋碳匯交易市場。(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3.實施數據資源共享開放行動。建設智慧海洋主題庫,優化藍碳數據采集質量,實現藍碳數據集中匯聚,推動藍碳領域數據開放應用。推動各海洋部門和各區市、開發區專用網絡和信息系統整合融合,確??绮块T、跨層級工作機制協調順暢。(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大數據中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4.實施國際合作交流行動。實現東北亞地區地方政府聯合會海洋與漁業專門委員會常態化運行,拓展東北亞藍碳交流合作。定期舉辦藍碳國際論壇(博覽會),通過舉辦論壇、展會、競賽、研討會等方式,深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和相關國際機構藍碳領域交流合作。(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外辦,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五)發展壯大六大生態產業。
 
15.發展壯大綠色水產養殖業。深化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廣桑溝灣多營養層次綜合養殖模式,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推進海水養殖向深海、遠海拓展,構建空間布局優化、生產方式低碳、產業結構合理的綠色集約型水產養殖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6.海洋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堅持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廢物生產最小化,對廢棄塑料、聚苯乙烯塑料泡沫等海洋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對廢棄漁船實行無害化處理,建設人工魚礁。積極探索貝殼資源化利用途徑,支持科研機構加強貝殼用于飼料添加劑、涂料、建筑材料、肥料、人工魚礁礁體等方面的研發與應用,鼓勵企業利用貝殼生產旅游紀念品。突破海洋生物來源的農用制品產業化關鍵技術,發展海洋生物飼料添加劑、動植物專用制劑、農用生物肥料等生物農用制品。加強滸苔資源化利用,開發肥料、飼料、食品等產品,提高滸苔資源化利用率。創建海藻、魚類、貝類等加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7.海洋監測探測裝備產業。依托遠遙海洋科技灣區,大力發展光纖海洋水聲探測系統、水聽器、雙檢檢波器、水下機器人、水下滑翔機、無人船、無人機、浮標潛標等海洋觀測、監測和探測裝備,完善海洋觀測、監測和探測技術裝備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8.海洋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針對港口、船舶、海洋工程、濱海旅游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海洋生態環保技術研究,擴大船用脫硫、船舶壓載水處理、船舶廢氣處理、船舶廢氣在線分析、海洋牧場污水處理等裝備產能,壯大海洋生態環保裝備產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海洋發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19.海洋生態新材料產業。以各類高性能耐蝕鈦合金、高導熱鎂鋁合金、高耐壓密封防水材料等海洋工程材料、膜材料、碳纖維材料及納米材料等海洋新材料為重點,在新、特、專、高、精、尖上下功夫,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海洋發展局、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20.海洋生態服務業。結合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海草床生態修復等藍碳產業,大力發展濱海生態旅游業、涉海金融服務業、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科研教育服務業等,助力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藍碳經濟中長期發展和未來發展路徑,優化海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推動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由清潔生產向低碳/零碳生產轉型。系統梳理藍碳經濟發展面臨的方法學備案、市場交易標準建立等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加強謀劃,多方協調,打通關卡。創新完善人才引進、平臺建設、項目研發、資金扶持、稅收減免等政策,對海洋高效節能低碳、海洋碳匯等技術、產品和項目,在財政、價格等政策上予以激勵,調動企業、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機構等發展藍碳經濟積極性。(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二)創新人才招引模式。圍繞藍碳經濟發展實際和需求,靶向招才引智,采用專項計劃、行業賽事、論壇活動引才等相互結合的模式,加速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項目集聚。做好高學歷、專門技術、高技能三層人才梯隊建設,結合自主創業、企業招聘、項目合作等多種模式,引進海外人才。以國內專家建站、國外專家引進為兩大著力點,鼓勵全市科技型企業自主培養專家團隊,組織企業開展赴外招聘活動。加快構建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的長效培育機制,推進人力資源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協同發展,實現優質人才戰略性集聚。(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三)構建資金支持機制。建立常態化運營模式,鼓勵風險投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長期資金投向藍碳經濟領域,重點扶持藍碳關鍵性技術研發。大力發展海洋綠色信貸、債券、保險、基金等產品,創新綠色融資方式,加大金融支持藍碳經濟發展力度,激勵金融機構參與藍碳經濟建設,建立多元化融資機制。支持鼓勵藍碳經濟領域的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海洋發展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威海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四)建立藍碳經濟統計評價體系。結合低碳經濟發展評價和“無廢城市”建設評價指標,從生態保護、綠色低碳發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分層次構建藍碳經濟統計指標,建立評價體系,為藍碳經濟管理及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局、市統計局)
 
(五)提高全民藍碳意識。加大藍碳宣傳力度,發揮威海電視臺“海洋頻道”作用,推出一批海洋保護宣傳教育片,舉辦面向公眾的節能低碳等生態文明建設知識講座、崗位培訓等教育培訓活動。壯大以山東大學(威海)、哈工大(威海)等高校學生為骨干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隊伍,推動全民參與“國際海灘清潔日”“世界海洋日”等,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海洋保護活動。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低碳消費理念,推動公共機構率先節能降碳和低碳進商場、社區、校園、家庭,營造全社會參與節能低碳的良好氛圍。啟動碳普惠建設試點,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統、“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實現個人碳足跡計算、低碳行為量化、低碳積分取得、低碳積分兌換,打造可測量、可核算、可追溯的碳普惠激勵平臺。(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海洋發展局,各區市政府和國家級開發區、南海新區管委)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凇?/span>【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strong id="j0xlh"><bdo id="j0xlh"></bdo></strong>

<strong id="j0xlh"><i id="j0xlh"></i></strong>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三亚市| 土默特右旗| 曲沃县| 武汉市| 呼玛县| 高陵县| 化德县| 东丰县| 韶关市| 余姚市| 潢川县| 山阴县| 阿克苏市| 武乡县| 台安县| 太康县| 建湖县| 松江区| 永顺县| 马鞍山市| 礼泉县| 顺昌县| 梁河县| 北安市| 南安市| 邹平县| 南康市| 镇江市| 台中县| 房产| 延边| 清远市| 嫩江县| 葵青区| 东源县| 馆陶县| 公安县| 祁东县| 娄底市| 通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