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7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透露,下一步在推進科學綠化過程中,從林草系統角度來講,考慮從增加生態
碳匯、發展生物質能源等多個方面促進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
“林草系統已經成立了專班和領導機構,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強科技支撐,生態碳匯將會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劉東生表示。
生態碳匯扮演重要戰略角色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提到,制定林業草原碳匯行動方案,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劉東生介紹,在推進科學綠化過程中,從林草系統角度來講,有以下幾個考慮:
一是增加生態碳匯。通過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增加碳匯總量,在未來碳達峰或者碳中和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發展生物質能源。2017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了102種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源樹種,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摸清資源,推動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同時要加強政策扶持,在未來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的目標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三是木竹材料替代戰略,通過木竹材料在建筑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替代,或者大力發展木竹建筑建材,來減少傳統的建筑使用金屬、水泥在這個過程當中的
碳排放。
四是加強陸地生態系統資源保護,減少因森林資源等損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還在研究草原和濕地碳匯計量研究
方法學。
在劉東生看來,陸地生態系統在二氧化碳排放當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其中,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約是1%,農用地不到1%,濕地大約0.5%。生態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戰略角色。
科學編制多個綠化相關規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介紹,為了貫徹落實《指導意見》,將科學綠化理念貫穿于現在編制的“十四五”林草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國土綠化規劃綱要,還有三北六期工程、草原保護修復等專項規劃中。
具體思路是,在編制規劃過程中堅持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也就是喬灌草相結合,同時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明確國土綠化的主攻方向和重點。在南部、東部、中部地區,鞏固現有綠化成果的基礎上,以調結構、提質量為主。著力開展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西部、北部地區堅持數量質量并重,以增綠擴綠為主,充分利用適宜綠化的空間,加大林草植被恢復力度。
張煒表示,將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和國家雙重規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針對重點區域突出的生態問題,科學確定一批重點工程。
劉東生也提到,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反對不計成本的形象工程。為此《指導意見》要求國家投資或者國家投資為主的綠化項目建設單位,要編制作業設計或者綠化方案,相關部門審核把關并監督實施,真正把科學綠化的要求,通過作業設計落實落地。
森林資產價值超25萬億元
據第三期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成果顯示,目前全國林地林木資源總價值達到25.05萬億元,其中林地資產9.54萬億元,林木資產15.52萬億元。此外,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生態服務總價值為15.88萬億元,全國森林提供森林文化價值約為3.1萬億元。
研究還發現,我國中東部地區林地林木資產價值快速增加,地方
綠色發展的生態資本更加扎實。西部地區林地林木資產實物量、價值量比重最大,蘊含著巨大的生態發展潛力。
對于《指導意見》提出要鼓勵發展家庭林場、發展森林康養,劉東生回應稱,家庭林場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的組成部分,也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把家庭林場的建設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與推動集體林業產權改革和規模化經營結合起來,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推動林業產業發展,著力加強政策支持力度,著力發揮帶動引領作用,使這一新型經營形式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中健康成長。
他也表示,森林康養是林業產業的新業態,是關系到“兩山”轉換、健康中國、養老等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產業。“十四五”將繼續作為重點支持產業進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標準,使森林康養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