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侯春富上有老下有小,一家7口人的生活主要靠夫妻兩個壯勞力。這兩年,他家多了一筆
碳匯交易的收入,駐村干部都說他成了“賣碳翁”。
侯春富的家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泉壩鎮大泉村,這是一個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處的省級深度貧困村。2014年,全村482戶2118人中貧困人口有129戶626人,貧困發生率超過29%。長期在家務農的土家族村民侯春富,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村里想方設法為侯春富謀致富增收門路。他被聘為村里的生態護林員,每個月工資有800元;兩畝山林450株杉樹納入碳匯交易,每株每年可以賣出3元。
“在家里主要是照顧孩子讀書,掙錢的門路確實不多,光靠種地只能填飽肚子。”侯春富說。
為了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以助推山區群眾脫貧,貴州于2018年7月啟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通過選取建檔立卡貧困戶符合條件的林地資源,將每一棵樹編上唯一的“身份證號”,拍照后上傳到單株碳匯精準扶貧
平臺。
平臺面向全社會致力于低碳發展的個人、單位和團體進行銷售,銷售資金直接進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專門賬戶。
大泉村駐村第一書記曾貴波介紹,目前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已經覆蓋了村里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記者在大泉村走訪看到,鄉村公路兩旁,村民房前屋后,到處是編有“身份證號”的樹木,杉樹、松樹、楊樹,它們的直徑大多在十厘米左右。
“我家的杉樹是前幾年退耕還林種的,有的直徑差不多20厘米,筆直朝天長,綠油油一片,全都編了號。”侯春富說。
大泉村易地扶貧搬遷戶楊光清也是“賣碳翁”。即便搬進城市,但他的山林依然為他創造價值。由于過去管理到位,他家的山林長勢喜人,每年通過碳匯交易有1000多元收入。
即使村里還有30多戶村民沒有脫貧,但大泉村黨支部書記馬猛很有信心。他說,除了碳匯交易外,大泉村還在大力發展西瓜、山羊和肉牛產業。
目前,貴州省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已覆蓋全省8個市(州)60個村的11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精細管理、精準對接,貴州力爭在今年內推廣到100個村,覆蓋1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