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過程使無機碳(從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變成為植物形式的有機碳在許多生態系統中,植物被降解,碳則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氣中濕地含有大量未被分解的有機物質,因此起著碳庫的作用,而不是
碳源的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促使了全球氣候的變暖,因此引起人們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關注濕地,特別是泥炭地的破壞,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例:泥炭地的喪失對全球氣候來說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泥炭地,尤其是泥炭沼澤森林,起著碳庫的作用,在這種濕地中碳被樹木固定,樹死后或枝葉脫落后有機物含于部分分解的枯物中,這些物質形成了泥炭在完全分解的情況下,二氧化碳將被釋放回大氣中但在這種情況下,分解過程將因為缺氧和PH值變低而放慢或終止,因此碳被“鎖”在泥炭土中當泥炭森林遭到干擾時,泥炭地不再是碳庫,而起著碳源的作用這就是說,它將釋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由于全世界大量的泥炭地遭到了破壞,所以這些泥炭地成為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這就促使了全球氣候變暖
舉例來說,中國三江平原沼澤面積112萬km²,.該區沼澤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顯示:沼澤植物同化大氣中CO2形成有機碳化物,每年沼澤地的生物生產量為111×10t,.轉換碳素量為467×10t;.這些含碳有機物質轉移到土壤系統后,經“消費者”分解,最后以CO2形式返回大氣,由沼澤土壤釋放返回大氣的碳素量為395×10.t,可見,.三江平原沼澤地表有機物質碳的積累量(包括植物地下部分)大于土壤中有機物質釋放量所以,一些沼澤地表形成泥炭堆積,無泥炭沼澤地表也有不同程度的有機質積累,成為三江平原的碳庫目前本區沼澤已堆積有265×10t有機碳,如果您有此類項目可聯系我們010-51668250我們可以提供免費的計算
碳指標服務。
當沼澤的水熱條件十分穩定時,沼澤中的泥炭不參與大氣CO2循環所以該沼澤地有機質的積累有助于減緩由于礦質燃料的燃燒和人類活動而造成大氣CO2濃度的提高如果沼澤地排水、改造為農田,于是沼澤就失去碳積累能力,并加速沼澤地有機質的分解因此沼澤地就由碳“匯”轉變為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