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開幕。12日,中國舉辦“加強早期預警,共筑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
會議。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會上,中方發布《早期預警促進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行動方案(2025—2027)》(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通過助力提升發展中國家早期預警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等務實舉措,推動構建更加安全、更具氣候韌性的未來。
《方案》從四方面明確中國重點實施行動。
一是共享氣候風險普查及評估知識。中國將系統性提供氣候風險普查和評估的知識與工具,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支柱一“災害風險知識”目標實現。目前,中國已開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及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愿與國際社會分享在風險普查和評估方面的技術標準、操作流程、知識管理和應用實踐,幫助發展中國家更好地了解和評估其氣候風險,為制定有效的適應策略和早期預警機制奠定科學基礎。
二是共建氣候風險監測預報預警
平臺。中國將致力于增強災害監測、預報和預警能力,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支柱二“災害監測預報”與支柱三“預警發布和傳播”能力提升。未來兩年,中國將發射3顆風云靜止氣象衛星,為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國家提供高頻次氣象災害監測,并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早期預警技術、合作建設云端早期預警系統。
三是共享氣候適應型社會建設經驗智慧。中國將分享基層防災減災、應急響應以及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良好實踐,包括災害防御相關法律法規、多部門聯動的應急預案和啟動流程以及社區防災減災實踐
案例等,推動建立城市適應氣候變化伙伴關系,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支柱四“備災和響應能力”建設,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抵御氣候災害、防范氣候風險提供借鑒和參考。
四是共促發展中國家早期預警能力提升。中國將開發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早期預警旗艦項目,向有關發展中國家無償提供氣象觀測設備和云端早期預警系統,并在早期預警、風險評估、氣候變化等領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短期培訓、相關專業獎學金、長期訪問學者資助,促進跨國經驗交流與技術創新,助力發展中國家人才培養,提升其應對氣候變化和防范災害風險的能力。
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出席會議并參加主題討論環節。
此前,中國氣象局、生態環境部與世界氣象組織簽署了《關于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三方合作協議》,開展相關務實合作。其中,中國氣象局已與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氣象部門聯合開發云端早期預警系統,初步搭建面向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早期預警業務平臺;牽頭承擔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多災種早期預警系統項目,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技術援助。
COP29期間,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陳振林還參加了中國舉辦的國際零碳島嶼合作倡議發布會等一系列活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