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41%,養育了世界上超過38%的人口,是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貧困人口的聚集地,也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和響應最敏感的地區之一。氣候變化導致的水資源及其時空分布的變化,將使水資源與生產力空間分布的不匹配特征日益嚴峻。同時,人口增長進一步加大了干旱區環境壓力,導致干旱區綠洲經濟和沙漠生態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變得更加尖銳。綠洲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在《環境與資源年度綜述》發表文章,針對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干旱區綠洲演化相關研究,從綠洲演化特征、驅動機制、演化過程和時空演化模式等方面進行總結和評述,歸納已有的科學共識,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在解析當前綠洲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基礎上,針對干旱區資源開發和綠洲生態系統保護的特點,探求和提出干旱區綠洲生產力提升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為綠洲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該綜述文章表明,綠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其快速擴張和氣候變暖帶來的嚴峻挑戰不容忽視。一方面,綠洲面積的快速擴張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同時,干旱、鹽漬化、沙塵暴等問題威脅著綠洲農業生態系統,對糧食安全和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挑戰;另一方面,綠洲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通過推進綠洲生態農業現代化、增強抗風沙的生態防護能力、平衡水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需求、提高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適應力等措施,可以有效應對挑戰,促進綠洲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研究指出要實現綠洲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跨學科的綜合視角,著重于水-能源-食物-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目前,對于綠洲防風生態措施的長期成本效益分析、干旱區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用水供需矛盾的深入研究、針對集約化生產、水肥一體化管理和生態安全綠洲農業研發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綠洲與沙漠的交錯地帶往往被忽視,其生態恢復能力的提升和科學管理對于防止綠洲沙漠化和兩種生態系統的共存至關重要。此外,要加強節水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綜合規劃、實施適應性管理以應對氣候變化影響,以及理解未來氣候情景,對于科學分配水資源、引導綠洲適度開發都必不可少。通過建立動態的空天地監測網絡,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綠洲災害的綜合監測,制定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保障綠洲的生態和社會經濟可持續性。(來源:中國科學報 胡珉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