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
會議秘書長蕾韋卡·格林斯潘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譴責美國、歐洲聯盟的
綠色補貼和“環境保護主義”政策,認為西方發達國家正以
綠色轉型為借口,以犧牲發展中國家利益為代價,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金融時報》24日刊登對格林斯潘專訪。她認為,貿易和投資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有力、可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柱,但如今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技術快速變革,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數字鴻溝”等新壁壘,把發展中國家攔在市場外;二是一些最發達國家重新祭出產業政策,可能削弱發展中國家競爭力。
格林斯潘說,發達國家在所謂“對環境有利”的領域有更多財政空間向產業提供補貼?!督鹑跁r報》這篇報道提到,美國去年8月推出《通脹削減法》,提供3690億美元用于向美國境內生產的電動汽車等產品提供補貼和減稅。作為對策,歐盟也推出類似補貼和政策,以刺激先進芯片、關鍵礦物生產和綠色技術發展。
“發展中國家把許多這類政策視為保護主義。”格林斯潘說,發展中國家缺乏財政空間搞產業補貼。
她批評歐盟“零毀林森林法案”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太具懲罰性。“如果你只是懲罰某一人群,而不去幫助它們通過可持續的森林開發獲得可持續的收入……那前路何在?”
歐盟計劃明年12月實施這一法案,將對涉及毀林的農業和工業產品采取罰款、沒收等懲罰措施。巴西、印度尼西亞、哥倫比亞、科特迪瓦等有較大森林面積的發展中國家認為,歐盟借“零毀林森林法案”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制造進口壁壘。
格林斯潘還批評歐盟的“碳關稅”不公正,認為這一政策的基礎是假定發展中國家要為
碳排放承擔同歐盟一樣的代價。
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重申應對氣候變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一原則要求自工業革命以來排放更多溫室氣體的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責任。
格林斯潘指出,近年來,發達國家一些行為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邊緣化。然而,“《巴黎協定》不是餐館菜單,可以從中挑選(內容來遵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巴黎協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據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水泥、化肥、鋼鐵等產品征收“碳關稅”。一些國家對歐盟開征“碳關稅”是否符合現行貿易規則存有疑慮,歐盟一些貿易伙伴認為這一機制存在加劇貿易保護主義風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