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深改委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
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這是中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后又一個重大制度安排,主要目的是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化石能源消費增長的脫鉤,實現經濟社會發展
綠色低碳轉型。筆者認為,要做好這項制度創新工作,需要打牢四個支柱。
第一個支柱是碳排放統計核算。從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就是要鼓勵更多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綠色低碳能源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而實現這樣目標的前提,是必須把使用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產生的碳排放量化清楚。有關部門去年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就是要把我國碳排放統計核算方面存在的短板補齊,為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學、可靠的數據支持。
第二個支柱是要做好節能降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研究報告,現有商業化的綠色低碳技術還不足以支撐全球各個行業實現碳中和,因此未來還需要大力推動尚不完全成熟、沒有進入商業化的技術進入市場。而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供給,一方面是要推動技術研發,另一方面是怎么把目前已經處于早期實驗室階段以及早期商業應用階段、尚不完全成熟的技術推向市場,這里就需要做好技術評價,做好技術推廣工作。中國科技創新在技術創新評價、技術服務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還有不少工作要做。
第三個支柱是進一步完善深化碳定價的市場體系。國際經驗表明,通過市場化手段、利用經濟手段節能降碳是最有效的,這其中,怎樣做好
碳市場是一篇大文章。中國全國
碳市場已經實施兩年了,但其覆蓋的行業相對單一,整體交易量不夠活躍,
碳價還比較低,因此,將水泥、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民航、造紙等行業納入其中,同時啟動自愿
碳減排交易(
CCER),讓碳市場擴容,讓碳市場的交易類型豐富,特別需要加快進程。要看到隨著歐盟邊境調節機制(CBAM)的實施、七國集團(G7)準備開展“氣候俱樂部”以及關于全球最低碳定價的討論,中國碳市場怎樣與國際碳市場、尤其是標桿性的歐盟碳市場具有可比性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第四個支柱就是如何推動消費端節能降碳。目前節能降碳的主要工作還是面向作為碳排放大戶的工業企業,比如能源企業及未來要納入碳市場的八大行業的工業企業。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消費端的碳排放,比如交通的碳排放、建筑的碳排放等,在國家總碳排放中的比例將會上升,因此要盡快考慮如何通過
碳標簽、碳標識等讓廣大消費者了解各種產品的碳排放,通過信息和
價格等機制讓消費者少買甚至不買高碳產品,倒逼生產端減碳。另外,通過有效激勵機制,減少消費者的碳排放也是需要盡早研究的課題。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如何通過個人碳賬戶、碳普惠等促進消費端的碳減排,形成全社會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也是從能源雙控到碳排放雙控不可缺少的一環。
總之,從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要把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工作做好,需要扎實的制度創新和實踐行動。而把碳排放統計核算、綠色低碳技術評價與推廣、碳定價和消費端降碳四項工作做好,將使碳排放雙控的實施擁有更牢固的基礎。(作者是中國碳中和50人
論壇成員、
北京交通大學碳中和科技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