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
碳排放權只允許在控排企業之間交易,因此交易率低,流動性差,這是引入證券公司參與
碳交易市場的最重要原因。
近日,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華寶證券六家券商陸續發布公司自營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獲得中國證監會無異議函的消息,引起行業關注。
南華大學
碳中和與核能發展創新研究院院長張彩平對此表示,當前碳排放權只允許在控排企業之間交易,因此交易率低,流動性差,這是引入證券公司參與碳交易市場的最重要原因。作為專門從事有價證券
買賣的法人企業,證券公司是資本市場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引擎,在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籌集發展資金、促進資本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證券公司獨有的經營特色也使其具有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天然優勢。
形成多贏局面
證券公司如何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據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孫永平介紹,在碳交易過程中,證券公司既可以扮演投資者角色,直接參與
碳市場,通過買賣
碳配額獲得收益;又可以扮演經紀人的角色,協助買方和賣方完成交易,并為雙方的交易提供專業的金融服務和建議;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通過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為參與
碳市場的企業和其他投資者提供及時而全面的市場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還可以扮演承銷商的角色,承銷依托
碳配額開發的相關金融產品,增加自身營收的同時也豐富交易產品的種類,促進碳市場的發展。
對于證券公司來說,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業務,也能為其長期發展提供新的賽道和機遇。東方財富日前在投資互動
平臺回應稱,公司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一是能夠充分發揮大股東申能集團在能源領域的特有優勢,以產融一體的方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能夠依托碳排放權業務,更好地服務雙碳目標。公司通過設計開發以碳排放權為主要標的的金融產品,增加以產融結合為主要方式的金融創新方向;三是券商加入碳市場,對于形成合理市場
碳價,提升碳交易市場流動性,擴大市場交易量具有重要作用。四是能夠豐富業務品種,助力FICC全鏈條健康發展,以更多元化的投資品種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加投資避險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按照目前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相關法規政策,2021年7月16日啟動的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暫不允許機構和個人參與碳交易,只允許控排企業間交易。盡管中金公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等證券公司獲得了證監會出具的關于‘公司自營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無異議函’,但真正參與交易還需要碳交易市場主管部門國家生態環境部審批。待國家生態環境部批準后,證券公司就可以憑合法身份自由參與碳排放權的買賣,同時還能以市場中介身份提供碳交易代理、碳交易咨詢和
碳金融工具開發等服務。”張彩平表示。
吸引更多社會資本
據全國碳市場微信公眾號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至今累計成交總量約2.3億噸,累計成交總額約105億元,交易活躍度有待提高。“如果證券公司自營參與碳排放權交易逐漸放開,將極大地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而碳市場流動性的提高將促進碳
價格信號的權威性,從而更有效地引導企業的
節能減排行為和決策。同時,碳價的權威性的增加也將更好地激勵企業等主體
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研發。此外,碳市場充足的流動性將有助于盤活企業的碳資產,形成規?;奶假Y產池,進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節能減排項目投資。”孫永平表示。
張彩平也表示,證券公司參與碳交易,將豐富碳交易市場主體,有助于加速碳交易的流通性,提高碳排放權交易的效益和效率。證券公司參與碳交易市場,有助于全面提升碳金融服務水平,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降低整個社會的
碳減排成本,更高效地實現“雙碳”目標。同時將激活整個碳金融市場,買賣碳排放權的便利性有助于增強市場主體對碳交易市場發展的信心,為我國“雙碳”戰略的有效實施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
財通證券研報認為,券商獲批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旨在為碳交易市場提高流動性。碳金融市場發展空間廣闊,已獲資質券商有望獲得先發優勢。
完善碳金融市場
豐富碳交易市場主體、拓展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證券公司入局碳交易市場益處多多。但我國碳金融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證券公司入局碳交易市場的后續發展還將面臨哪些挑戰?
孫永平表示,碳市場目前的交易規模較小,交易主體少,價格易受操縱,證券公司的參與可能會放大碳市場的固有風險,導致碳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提高了部分企業的
履約難度和成本,有可能對碳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面沖擊。因此,在鼓勵證券公司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升碳市場的金融屬性的同時,也要建立碳價格穩定機制,將碳價格漲幅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確保碳市場以節能減排為本質目的的環境屬性的實現。
張彩平建議完善制度。要完善碳排放量的核算方法,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可靠。在保證準確的前提下盡可能簡化核算方法,壓縮核算技術參數鏈條,降低企業核算難度,增加碳排放信息核算過程和結果的透明度。同時也要加強對核查機構的監管,為碳交易市場及碳排放數據提供技術保障。加強與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做好碳排放核查檢驗檢測機構監管執法的信息互報與銜接,形成監管執法合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