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在線下線上同步舉辦《中國
綠色貿易發展報告(2022)》發布會暨研討會。會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中國
綠色貿易發展報告(2022)》(簡稱“報告”),與會
專家就我國綠色貿易發展進行了交流研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致辭中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發展綠色貿易,既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更是勝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戰略選擇。
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綠色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中國、歐盟、美國發展靠前。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額達到11610.9億美元,超過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國,在全球占比達到14.6%,比2020年提升1.5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中國各省市綠色貿易發展差異明顯。東部沿海等發達地區發展規模靠前,廣東、江蘇、上海、浙江等已基本形成產業鏈完整、門類齊全、領域廣泛的環境產業體系;川渝地區憑借良好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綠色貿易發展水平靠前;中西部其他省份發展基礎相對薄弱,綠色貿易額占比較低,但近年來發展增速顯著。
報告認為,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國際貿易規則“綠化”發展趨勢明顯,碳規則將成為國際經貿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低碳規則制定權的博弈將更趨激烈。隨著各國陸續宣布到21世紀中葉將達到凈零排放目標,
碳排放交易成為實現減排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球
碳市場發展迅速。我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報告建議,探索設立“國家綠色貿易發展示范區”,打造高水平、高標準、高層次的國際低碳規則對接先行區和綠色貿易促進
平臺;加快制定科學完善的《綠色低碳產品進出口貨物目錄》,厘清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國際綠色低碳產品進出口貨物重點領域,在滿足國內綠色低碳產品市場需求的同時,為開拓國際市場搶占應對氣候變化制高點打下制度基礎。
商務部研究院長期以來跟蹤研究綠色貿易發展,此次報告是繼2017年發布首部綠色貿易發展報告后的最新研究成果,未來將持續跟蹤研究。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