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系城市生態系統服務、改善人居環境起到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公共健康的要求逐漸提高,對城市公園的功能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新時代的高品質低碳公園成為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及
節能減排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高品質公園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建設城市公園,需要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強化城市公園用能效率、增強
碳匯、維系城市生態系統服務等作用,從設計、建設到運營全生命周期,為公眾打造
綠色、優美、和諧、宜人的高品質低碳公園。
城市公園具有全民公益性,是公眾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絕佳場地。在建設時,要增加有助于公眾理解自然生態、生態環境保護、
碳減排、碳達峰
碳中和等基本概念的設施,為培育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的良好社會氛圍奠定基礎。
高品質低碳公園應當響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堅持減緩、適應與可持續發展相協同的理念,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的氣候韌性。
此外,高品質低碳公園應當從規劃、建設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踐行碳中和理念,廣泛應用綠色低碳技術。從規劃設計階段開始,可建立“
碳排放核算平衡表”,算清公園建設、改造及運營期間
碳排放底數,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降碳增匯措施。在建設運營階段,可建立碳電子臺賬和監控
平臺,實現實時監測、記錄和評估,為制定節能增效方案提供技術支撐。全國首個在全生命周期實現碳中和的公園——
北京市房山區昊天碳中和公園,運用十余項低碳技術,大幅減少了建設和運營期間的碳排放量,并通過碳匯林和光伏發電余量增加碳抵消量,不僅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閑打卡地,也是一個倡導低碳生活、推廣低碳技術的展示
平臺。
城市公園還要呈現出綜合、開放、多元的特點,成為促進城市社區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載體,能夠推動孵化城市發展新業態、新功能。如開發太陽能充電游園燈、樹木領養、垃圾分類獎勵、二手物品交換等碳中和特色衍生品,探索多樣化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機制。這不僅可以讓公眾親身體驗和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還能增強城市公園的自我造血功能,激發城市生態經濟活力。
城市公園是城市的自然“綠肺”,不僅要發揮生態功能,還要充分發揮美的享受功能與文化涵養功能,將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有機結合,滿足公眾對于美好空間的精神追求。公園建設一方面應減少對原有環境的破壞,合理搭配植物類型,不一味地追求“高、大、密”,給植物留出生長空間,形成良好的生態景觀。另一方面,應尊重自然條件下環境及物種的動態演進過程,避免破壞生物多樣性,提高鄉土和本地適生植物應用比例,為城市綠色發展提供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根據《“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和改造城市公園綠地面積約10萬公頃,逐步形成覆蓋面廣、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普惠性強的公園體系。以城市更新改造行動為契機,各地應大力推動高品質低碳公園建設,增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為建設綠色、優美、和諧、宜人的城市環境增添亮麗底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