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申港證券發布一篇環保行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
碳市場助力挖掘碳資產價值。
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事件: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報告》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市場運行平穩有序,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
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企業減排意識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了預期目標。
碳配額交易量基本能夠滿足履約需求,成交價格相對處于低位。第一個履約周期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間開展碳排放配額現貨交易,847家重點排放單位存在配額缺口,缺口總量為1.88億噸。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均價42.8元/噸。
促進能源領域
碳價值發現,碳資產反哺作用開始顯現。經過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建設和運行,全國碳市場已經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關鍵流程環節,初步發揮了
碳價發現機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
綠色低碳轉型的意識和能力。第一個履約周期后,在覆蓋的2162家重點排放單位中,超過80%的重點排放單位設置了專職人員負責企業
碳資產管理,其中約15%的重點排放單位成立了10人以上的
碳資產管理團隊。通過全國碳市場實現減排收益的重點排放單位中,有45.7%計劃將減排收益資金投入到
節能減排工作中,20%計劃用于補充生產流動性資金,以碳市場激勵企業加大減排投入,反哺作用初步顯現。
22年全國碳配額交易量減價增。相比于2021年初上線時的旺盛交易,進入2022年,碳排放交易量有所下降,全年截至12月31日碳配額成交量5089萬噸,成交額28.14億元,平均成交價格55.3元/噸,相較21年有顯著提升。在打通流程環節之后,碳價發現機制逐步發揮作用,推動企業減排。未來全國碳市場將要逐步擴大覆蓋范圍,諸如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行業亦將逐步被納入全國碳市場,同時交易的主體、品種、方式也會進一步豐富。
CCER使用量處于較低比例,抵消機制為近200個
CCER項目總計帶來十億元規模額外收益。第一個履約周期累計使用約3272萬噸CCER用于配額清繳抵消,占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45億噸的0.7%,相比抵消上限的5%,仍有較大差距。即使如此,通過抵銷機制,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為風電、光伏、林業
碳匯等189個自愿減排項目的項目業主或相關市場主體帶來收益約9.8億元。
投資策略:隨著全國碳排放權
交易系統的成熟穩定運行,在能源領域碳價值的發現機制逐步建立,風光電、垃圾焚燒等綠色電力中的碳價值有望逐步顯現。建議關注垃圾焚燒龍頭企業偉明環保(603568),綠色電力等,以及綠電相關領域企業。
風險提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政策或CCER相關政策發生較大變化。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