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有效的碳市場:政策嚴,數據準,市場活
36碳:自去年7月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線,如今已一年有余,您如何評價我國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和金融化程度?
梅德文:通過對比歐盟成熟碳市場和我國碳市場的兩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碳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從金融化程度看,目前我們的全國碳市場交易主體主要是控排企業,產品只有現貨,不允許金融機構等其他主體進入,也不允許期貨等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
但是在
試點階段,各交易所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說北京綠交所的
碳配額場外掉期交易、
碳配額回購融資、碳配額質押融資等,不過這些產品整體規模小,大多停留在首單效應上。
36碳:目前全國碳市場的交易換手率約為2%-3%,低于國內試點碳市場5%的平均換手率,也遠低于歐盟碳市場500%的換手率。您覺得主要原因有哪些?
梅德文:我們現在的碳市場不活躍,原因有多方面,比如說立法未定、配額總量沒有限制,以及三個單一:單一行業、單一主體、單一產品。
借鑒有效市場假說理論,有效市場最重要的三個要素是多元化主體、市場化產品與透明化監管。我國要形成有效性、流動性、穩定性,且兼具廣度、深度與彈性的碳市場,需要滿足“嚴、準、活”三個字,即“政策要嚴,數據要準,市場要活”。
36碳:可以展開講講“政策要嚴,數據要準,市場要活”嗎?如何有效發揮出協同效應?
梅德文:首先,政策要嚴,即嚴格立法。因為碳市場是個配額市場,未來的碳交易市場需要從目前的強度減排走向絕對總量減排,所以一定要嚴格。
碳市場的核心原理是總量與交易,沒有總量就沒有交易。沒有總量,這個市場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考慮到發展的要求,現階段仍是強度減排,未來碳達峰之后就要考慮做總量減排,同時配額的分配方式要實時增加
拍賣比例。關于價格機制,所謂“短期價格看需求,長期價格看供給”,而配額的供給和需求都取決于政策的嚴和松。
第二,數據要準,即嚴謹量化。碳市場是一個建立在能源數據統計體系上的虛擬市場。隨著碳市場從電力行業擴大到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民航這八個行業,這些行業能源使用多樣化、排放過程復雜化、生產流程多元化,對能源統計和監測帶來更復雜的要求。未來中國的碳交易市場,應在一級市場建立基于ABCD即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 chain)、云(Cloud)、大數據(Date)等現代科技基礎上的監測比對、量化核查的大數據體系、系統和
平臺。在二級市場建立防止操縱市場、防止違規交易的大數據預警系統。
例如,我們北京綠色交易所在今年的金融街
論壇年會上發布了“企業碳賬戶與綠色項目庫”系統,該系統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企業和項目建立碳核算賬戶,通過在線監測和政府大數據實現動態監測和自動核算,引入多維度綠色評價體系,作為服務政府主管部門的雙
碳管理公共平臺和服務金融投資機構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
第三,市場要活,即嚴肅定價。市場活了,才會有流動性,有規模,價格才能夠反映真實的碳排放邊際減排成本、綜合社會成本與外部性成本。首先需要吸納更加多元化、規模化的參與主體,多元化的市場主體是指數量要足夠多的且具有不同風險偏好、不同預期、不同信息來源的市場主體,只有市場主體多元化才能形成公允的均衡價格,才能發現真實的碳排放價格,才能發現所謂邊際減排成本、減排綜合社會成本、外部性成本,另外市場的規模要足夠大,要兼顧持續性、有序性、成熟性和穩健性。同時要推出更加市場化與金融化的多層次產品,以滿足信用轉換、期限轉換、流動性轉換等市場基本功能;還需要更加透明化和包容性的監管,要嚴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執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促進嚴肅定價。
36碳:目前全國碳市場的行業主體還比較單一,只有電力行業被納入進來,出現了明顯的履約驅動現象。您認為這個問題未來會得到改善嗎?該怎樣看待呢?
梅德文:是否會得到改善,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國,真正的全國統一碳市場目前才運行一年多,又面臨著經濟發展與減排的兩難,疊加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不平衡、價格機制的系統性、碳數據體系的復雜性等因素影響,我國碳市場建設注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也要分幾個階段來邁。
第一個階段在于市場化,以提高現貨市場的市場化程度為目的。這個階段,全國碳市場的擴容與產品的完善將同步進行。“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這些行業被有序納入,配額總量有望擴容至70億-80億噸/年,納入企業將達到7000-8000家,按照當前
碳價水平,未來全國碳市場總資產將有望達到4000-5000億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碳市場將逐步克服其弱點。這個階段,也許持續到實現碳達峰為止,估計還要7-8年的時間。
第二個階段是金融化,以完善市場金融化為目的,也就是允許期貨交易,允許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吸納金融機構與個人主體加入進來。碳資產將不再僅用于履約,通過金融創新盤活存量碳資產的需求更加旺盛,包括碳遠期、碳互換、碳期權、碳租賃、
碳債券、碳資產證券化和
碳基金等金融服務將逐步完善。這個階段,也許需要再持續十年。
第三個階段,國際化,以和國際市場進行融合為目的,包括探討建立基于“一帶一路”的全球區域碳市場。積極關注國際統一碳市場發展,加強與國際
碳信用的衡量標準、全球碳價的形成以及碳市場的互聯互通。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