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和完善“雙碳”制度體系建設,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10月29日,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復旦大學等五家單位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共建“雙碳”目標法治保障研究基地。
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劉竹梅表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專門化環境資源審判體系,不斷完善環境權益保護法律適用規則,以司法力量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推經濟社會
綠色發展。依法審理
節能減排、
碳交易、低碳技術、
綠色金融等相關案件,促進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最高人民法院目前正在起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穩妥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涉碳糾紛裁判規則體系。
據了解,近年來,上海的法學理論和實務部門積極開展生態環境法治研究,推動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深度融合,取得了不少成效并積累了有益經驗。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程鵬表示,黨中央和上海市委對“雙碳”目標予以高度重視,上海市出臺了相應的《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也在積極有序推進“雙碳”工作,全力支持碳交易市場的開展。“雙碳”目標對環境立法、司法、執法都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新挑戰,開展“雙碳”目標法治保障研究,符合目前迫切推動“雙碳”工作開展的需要。本次合作是實務界、企業界和學界的跨界聯動,相信能在“雙碳”目標法治保障上實現新方案、新思路,為“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法治智慧。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陳昶指出,在司法實踐中,生態環境案件中還存在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對環境資源審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司法部門勇于探索、善于創新,推動建立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希望今后的環資審判中,能進一步深化實務界與理論界交流的深度與廣度,更多
專家學者為環資審判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據悉,該基地成立后,將重點圍繞舉辦學術活動、連續出版《“雙碳”法治發展系列報告》藍皮書、設立“雙碳”法治信息發布
平臺、加強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圍繞國家和上海重大任務,開展“雙碳”法治領域前沿研究和實務研究,推動校內外、國內外學者專家跨學科、跨領域交流,培養高層次碳法治人才,助力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