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科研團隊在《Science》發表的
論文指出,氣候變化下北冰洋海冰退縮是導致快速酸化的幕后推手。
當天,集美大學(第一完成單位)港口與海岸工程學院極地與海洋研究院科研團隊在Science(IF=63.7)在線發表題為“Climate change drives rapid decadal acidification in the Arctic Ocean from1994 to2020(《氣候變化導致1994年到2020年北冰洋快速的年代際酸化》)”的研究論文,這是該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Science》刊發研究成果,實現科研工作的歷史性突破。
集美大學稱,這也是中國內地近20年來在海洋科學領域以第一單位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僅有幾篇Science文章之一,具有極強的原創學術價值,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
極地與海洋研究院科研團隊的祁第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集美大學陳立奇講座教授、美國特拉華大學的Wei-Jun Ca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極地與海洋研究院吳瀛旭副教授、莊燕培教授為文章合作作者。
本研究的合作單位包括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美國特拉華大學、中國極地中心、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學、美國NOAA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
本研究集成北冰洋28年船載觀測數據,揭示北冰洋海洋酸化速率為全球最高,且為全球其他開闊大洋的3-4倍,并進一步提出“ice melt-driven enhanced anthropogenic CO2 acidification(融冰驅動增強人為CO2酸化)”的創新機制,闡述了氣候變化下北冰洋海冰退縮是導致快速酸化的幕后推手。
祁第教授稱,北冰洋快速酸化將對海洋生物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蛤蚌、貽貝、海螺等鈣質外殼生物將更難形成或維持其外殼。翼足目類海螺是北冰洋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是北極三文魚和鯡魚重要的食物,其總量下降將對北冰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在他看來,要減緩全球海洋酸化的速度,治理的根本措施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理念,堅定不移地實施“碳達峰”和“
碳中和”戰略,同心協力加強減排和增匯,以應對氣候變化威脅和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祁第所在的集美大學極地與海洋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9月,致力于為中國氣候變化應對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提供科學支撐與決策參考。該研究院團隊是中國內地最早開展海洋酸化、碳循環研究的隊伍之一,瞄準海洋酸化與碳循環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國際前沿科學問題,通過中美、中俄、中英、金磚國家等國際合作,取得一系列最新的發現和顯著成果。(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