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碳中心要定位國際 連接國內與國際碳市場
海財經觀察員: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將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系統性變革,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何為“碳達峰”“碳中和”?我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有什么重要意義?
李菁:碳達峰、碳中和話題非常受關注。簡單來說,“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達到峰值不再增加,由增開始轉降的拐點出現。“碳中和”是指通過
節能減排、能源替代、產業調整等方式,讓排出的二氧化碳被回收,實現正負相抵,最終達到“零排放”。
2020年9月,中國宣布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承諾也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責任擔當,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與其他發達國家能源結構不同,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供給現狀使得中國能源結構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費的絕大比重,在中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做的工作更為艱巨。所以說,我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海財經觀察員:按期實現“雙碳”目標,在產業發展方面,哪些產業要有序退出?哪些產業應該重點培育?
李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時間越早,峰值的排放量越低,就越有利于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目前中國還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進展,現階段做節能減排要付出高額成本。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減排與發展并舉,要關注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戰略規劃。
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是由化石能源的燃燒導致,能源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從未來看,實現碳中和需要火電機組有序退出,以及大幅增加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積極發展氫能,有序發展核電。
此外,
新能源汽車行業也需要大力發展,我們出門時可能需要更多地使用
新能源汽車。此外,
綠色建筑行業也需培育,未來會有更多達到節能標準的三星級以上的
綠色建筑。
海財經觀察員:碳排放權交易能否通俗理解為二氧化碳能賣錢?今年3月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獲批設立,在您看來,海碳中心與國內其他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相比,如何錯位發展?
李菁:碳排放權交易,俗稱碳交易,就是把企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包裝成一種資產或者說商品,建立相應的市場
平臺進行交易買進賣出,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市場機制。
其實通俗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能賣錢。“誰污染誰付費”,用市場的力量保護環境。
海碳中心是我國率先提出面向國際定位的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這也區別于國內其他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長期來看,海碳中心有利于拓展中國在國際碳市場的參與度并爭取國際碳定價權。
至于差異化發展,首先海碳中心的產品交易就具有獨特性,主要定位為藍碳交易。簡單來說,藍碳就是海洋生態系統吸收和固定的碳。海南在發展藍碳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政策優勢,海南自貿港獨特的政策優勢也有利于將海南藍碳產品和海碳中心推向國際,海南可搶占藍碳研究和交易的國際制高點。
其次,海碳中心定位國際,連接國內與國際碳市場。這與海南特殊地理位置有關,可以首先面向東南亞等國家發展國際業務。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