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找到工作,我改低了簡歷
2008年恰逢金融危機,在外修完當年特別高大上的前沿領域的碩士9月歸國時,所在城市只有一家提供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但工資連租房都不夠。
揣著所剩無幾的生活費,在不斷改簡歷投簡歷的焦慮中獨自度過了2個月,快要揭不開鍋又賭一口氣不想問天天催自己考公務員的父母再要錢的情況下,網上搜索打字和翻譯的零工,毫無懸念地誤入了黑心職介所,被騙4、500元。
因為真的快活不下去了,一直催打字工作,賺回約100元;又一直追問,介紹過某直銷品牌的直銷商去參加各種活動,還好沒工資可發,不然可能誤入歧途。
還去參加過針對消費者的產品調研,讓拿著平時不會選購的產品袋子,準備好事先提供的Q&A,每次也就7、80元吧,那時終于明白親友和自己根本不會去買的某些品牌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生存邏輯;
最后給了個穩定的:超市促銷糖果的機會,70元站一天,可以干1個月,但是工資要等到做完后才能拿到。改低了簡歷,忐忑應聘,居然給錄了。
那個超市離家3條街的距離,也是那時候深刻地體會了一把親情的可貴,因為隱隱失去和崩塌才更覺可貴。每天開心地穿上艷麗似火的大紅色長袖長褲工作服,騎上家里唯一一輛鳳凰牌女式自行車,裝好自己做的盒飯,與兒時最愛的某品牌糖果來了約2周的親密接觸。有兩家非常親近的家人也很關心我找工作的進展,恰巧住在超市隔壁的小區,但都只來看過我一次,一見我搞笑的大紅色裝扮,問候幾句便匆匆離去,巴不得和我沒有半點親戚關系,更別說給我送點好吃的了。哎~小時候我可是長得好看又善良,關鍵學習成績特別好,是兩邊家族最好的談資和最受寵的老幺。
誤入碳圈,卻找到人生價值
約摸站崗一周多,就接到大學本科同門師兄的電話,推薦去一家私企面試
CDM,當時并不知道那會兒是碳圈在國內的第一波高潮,也算是誤打誤撞,一不小心就踏上了去往碳圈的“不歸路”。
接到師兄電話時一聽CDM簡直三臉懵逼,好像只聽說過CDMA哇,CDM是個啥?師兄表示他也不知道,反正是他研究生同學所在單位招人,肯定不是騙子公司。掛了電話立刻百度,原來是CDM是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縮寫,即清潔發展機制,要把項目的碳啥啥申報到聯合國啥啥,嗯……好高級的樣子,還會用到英語耶,已對本科和研究生所學專業的強相關工作機會不報有絲毫期待,倒是出國1年英語突飛猛進的我,尋思在這個CDM的工作中似乎可以學以致用,期待地搓起了小手……
筆試和2輪面試都在1天內完成,同場在我之后接受終面的校友面完后就很興奮地電話我,說一定會錄用我,因為我的簡歷就放在最上面。果然次日,2008年的最后一天就接到錄用通知,讓元旦后就入職,那時那刻的興奮和如釋重負,我已回憶不起來,但一定很難形容。
我依稀記得當年沒進碳圈幾天,就跟著前輩熬了通宵答聯合國CDM一個水電項目的Under Review,如果EB開會認為項目有問題,需要澄清,會發一次Review,好像是1周內還是更長時間需要反饋,而如果還有問題,就會再來一次。
當時前輩們的策略是全體分工應對,有的先寫中文的答復內容,有的做翻譯,有的收集項目證據材料,有的收集學術
論文書刊佐證,全部整合后翻譯成英文。一個通宵后趕在截止日期發出,后輩們結伴回家休息補覺,前輩們留下來繼續面試新人,2009年初,CDM如火如荼,那時辦公室能看到南北高架來往車輛形成的兩條燈帶,特美,那幾年幾乎天天都看......
未曾經歷黑暗,哪知微光可貴
2年不到的時間,從一無所知的小助理到沖鋒陷陣管理10來個項目的負責人,再到帶領10人左右團隊開疆拓土的部門負責人,一切似乎來得順理成章。
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與此同時伴隨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下行、
碳交易市場供求關系不平衡、以及我國榮升為最大
碳排放國等一系列因素,歐盟宣布2012年3月后只允許LDC(Least Developed Country)國家申請注冊項目,也就是把中國的新項目全部排除在外了,自此CDM在中國跌落神壇。
直至2014年初,我都在無所事事中渡過,實在熬不住寂寞,借著2011年我國宣布要打造自己的碳交易市場的春風,到2013年起國內7個
試點碳交易市場陸續開閘,國內自愿減排市場
CCER也應運而生。曾希冀于在第一份工作崗位上轉型國內開發
CCER,然而個中緣由始終未能順利起步,當有國內大型國企準備All in 國內碳交易招兵買馬之時,毅然跳出“舒適圈”投身CCER的“藍海”。
CCER基本上是借鑒了CDM的機制和
方法學,再結合國情做相應調整,終于也讓我找到了主攻國內
碳減排項目開發的新方向,游歷祖國大好河山的快意盎然至今無法忘懷,甘肅、青海、云南……許多昔日甲方爸爸也成了今日的好友乃至摯友。然而造化弄人,隨著國家大部制改革等進程,2016年底CCER審批已實質停止,2017年3月15日更是一紙明文,正式通知暫停審批并且CCER制度進入調整,這一停就到現在,還沒重啟。
閑不住的我隨著生活中榮升為母親的身份轉變,也在思考自己的未來和價值。2017年底回歸職場,探索各種可能未果后,每天的固定戲碼(“開端”)便是一早到領導辦公室報道請安,詢問是否有可以干的活兒,領導很豪爽地回復諸如:沒有呀。你看看這些書里面有沒有想看的,拿一本去看看吧。
印象最深的一天是挑了一本蔣勛的《吳哥之美》,看到中午飯點,姐妹們照常吃飯聊天許久,回到座位大概也到2pm了,耳機放著《楞嚴咒》一共六回加咒心,也就1個多小時結束了,之后便是聽當時挺火的《經典詠流傳》里圍繞詩詞創作的各種佳作,休養生息、陶醉不已,順便以極慢而工整的字跡抄下一首首千古名作。可我哪是閑得住的人,最受不了一眼望到退休的狀態,不然早就認真備考公務員,也不用差兩分瞞著家里不接受調劑了……
終于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中,2019年10月跳出外人看來再舒適不過的碳圈,加入一家國際NGO組織。想要在公益方面做一些有意義、有價值、未來可以跟孩子吹噓不已的事情,從事農林產品的可持續供應鏈項目集(Programme)管理工作,包括下地學習、訪談農戶、組織培訓、搞企標、攢植保無人機助力農業發展模式、搞農業培訓&數據記錄小程序等等。遺憾的是,2年的公益經歷并沒有讓自己提升價值感,上級某東南亞國家的各種文化差異,導致巨大的溝通成本和精力牽扯,或許是我的脾氣使然,純粹的公益圈似乎并不適合自己。
天時地利人和。2020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我國雙碳目標后,各種國際場合一再強調言出必行。2021年年中開始,前兩任老板都喊我回碳圈幫忙,市場上的機會也不斷來找,最后選擇去了一家大型民族企業,又回到了碳圈的“不歸路”,這一去便也不想回頭,也更期待做一些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只等一個天時地利人和。
對碳圈的一些小感悟:
這會兒似乎又回到了CDM時代的輝煌,懵懂的圈外,人人聊碳,想從中獲益,拉同頻是很想做好也一直在努力的,但各種來白嫖就算了吧。最辛苦也是1個月在外面天天跑業務和項目,半夜各種趕材料,連續幾周最多睡不過5小時。碳圈火了帶動很多產業一片欣欣向榮,但實在是人才稀缺,需要時間培養,沒法很快銜接上。不過會越來越好的,很有信心!一起加油吧,新老碳圈人!
老汪點評:
這位朋友是CDM時期從業者的典型經歷,CDM時期因為是跟聯合國打交道,工作語言為英語,所以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占了很大比例。那時CDM的收益也配得上他們的學歷,不過CDM沒落后也有不少從業人員轉了行,堅持下來的人心路歷程與這位朋友大抵相近。如今
碳管理行業王者歸來,也希望當年離開的朋友能夠回到這個行業,為祖國
碳中和事業添磚加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