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
論壇上表示,中國前年提出“雙碳”目標,在國內和國際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
對于怎么應對氣候變化,劉世錦認為,從中國的經驗來講有三種反應。
第一種,防御型反應。主要是傳統的能源或者高碳的行業感到有壓力,也在考慮將來要轉型重組甚至要退出,但是在短期,比如最近看到油價、鋼材
價格在上升,當供給安全出了問題的時候它們感覺自己還是很有分量的,到底要不要退?已經感覺到是一個問題。退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所以稱之為防御型的反應。
第二種,適應型反應。典型的是
節能減排,節能永遠是對的,因為節能以后減少對能源的使用,碳的排放減少了,但是技術不變還是排碳的,包括
碳市場解決所謂碳生產力的問題,總結起來要用碳的。
第三種,進取型反應。積極推動創新,發展
綠色,特別是推動
綠色的創新,用低碳、零碳的
新能源新技術取代傳統的高碳能源、高碳產業、生產方式,這是至關重要的。
劉世錦表示,在三種反應里,最重要的是采取進取型反應,不僅在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都應把重心或者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這個方面。
“我們現在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范圍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重心還是要轉到促進綠色技術創新上來。”劉世錦認為,所以面對具有壓力和挑戰的事情,我們如果把這個事情做得比較對,如果采取了正確的目標和辦法,不僅可以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同時也可以為全球范圍引入一場重大的技術變革,這樣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動能。發達經濟體經濟比較成熟,但是綠色化,特別是數字經濟帶動的綠色化,對他們來講是新機會,會產生大量的需求。以前是邊污染邊增長,以后很少有污染,很少有排放,發展中國家有可能會走出一條和以前不一樣的,甚至零排放實現增長這樣一條綠色發展道路。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國際合作,全球化進程風雨縹緲,綠色創新能不能增添機遇和機會?劉世錦表示,綠色新能源技術要開放,開放以后國際貿易、投資、技術轉讓會更加活躍,同時發達國家在綠色創新領域比發展中國家有更多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對全球的發展也會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