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都沒有聽到日企的相關新聞”、“日企的存在感似乎越來越低”……從網絡社交
平臺中搜索“日企”這個關鍵詞,一條條留言似乎都表明,曾經在大眾心中以質量、設計聞名的日企,在如今國內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存在感遠不如以往。但是,事實真的如此么?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中日貿易總額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1%;日本對華實際投資39.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各種外貿數據都表明,無論在中日外貿合作金額,還是日企在中國的投資都在不斷增長。在出行、養老、雙碳等未來中國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日企更是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存在感低”與“合作投資額的不斷增長”矛盾背后到底存在著哪些不為大眾所知的原因?
在環球網與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聯合策劃的高端視頻訪談欄目《企事錄·言談霓虹》系列最新一期中,主持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與受邀嘉賓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
北京代表處投資總監金京浩,在節目中共同為大家探尋這些表象背后的真相,中日合作潛藏的新機遇。
首先,在談到網友關注的“日企的存在感似乎越來越低”的現象,陳言表示日企在中國發展最早是從家電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發展而來,尤其是在十幾、二十年前,當時國內消費類電子產品還未成熟,以松下、索尼等日本電子品牌從質量到設計打造出多款國人青睞的爆款電子產品,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日企的產品管理經驗,如豐田的“產品流水線”管理法等也成為中國企業對于產品管理最早的學習對象之一?! ?/div>
到了近些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制造業的升級。中國企業在消費類電子等直接面向消費者的To C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曾經在國內C端領域有影響力的日企,面對國內品牌影響力的擴大,日企影響力的收縮也是可以理解。
“實際上,這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所表現的正?,F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代表處投資總監金京浩表示,為了順應中國經濟轉型的大趨勢,日企在中國的經濟動向已經從過去專注于C端消費者,轉向到B端企業服務領域,利用自身在技術、投資、管理經驗上的優勢,投資中國企業,為中國企業賦能。
“日企在我國的發展已經由初期集中在大眾所熟知的C端領域,轉向了更深層次服務于企業的B端領域。”金京浩在解釋網友對日企存在感下降的疑惑時講到。
陳言在認同此觀點的同時講到,在賦能中國企業,探索經濟發展新領域,日企都展現出極高的熱情,例如在出行、養老、雙碳等未來中國轉型發展的重點領域。
在出行領域,雖然說日本傳統車企在“純電動車”賽道,起跑有所落后,但是隨著
新能源汽車發展模式的明確,依靠自身在整車供應鏈領域長期積累的優勢,日本車企一定會快速趕上。而且就在當下的純電動車領域,日企在相關重要零配件生產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比如在電池技術、整車設計、安全設計等方面。
在雙碳領域,日本由于自身的地理環境因素,在產品在性能、設計等方面都展現出極簡、低能耗、再利用的特征。這些產品內在的相關技術與經驗,都與當下滿足雙碳的目標相匹配。為未來我國企業與日本企業在相關領域合作,創造出了機遇。
對于我國而言,邁入老齡化社會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適應人口老齡化對于社會、經濟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國面對的新課題。眾所周知,日本早在1970年65歲以上人口便突破總人口7%,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是,從2012年到疫情前,日本已經實現了連續7年的增長。
“對于老齡化趨勢,無論在企業人力管理,還是在醫療、護理領域的發展,日本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成功經驗與技術積累都值得中國企業學習。”金京浩在談到老齡化相關話題時講到。在醫療領域,包括松下、佳能、富士等日企都在癌癥檢測,治療等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尤其是松下,在2021年的上海進博會上更是展出圍繞健康養老而打造的“松下社區”解決方案。
最后,陳言與金京浩一致認為,日企在中國不但會繼續深耕,而且會邁向新的合作階段。在5G、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高精設備等領域,雙方會有更多的合作機遇,日企也會進一步嵌入中國經濟改革的大趨勢中,為中國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