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鋼鐵行業首次推行產量調控政策,并實現了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目標。控制粗鋼產量是必要的,這一舉措能抑制鐵礦石
價格無序上漲,并且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一環。今年,鋼鐵行業仍將繼續調控粗鋼產量,分類施策、優勝劣汰、提質增效等仍是限產的重要原則。
從控產能走向產能產量雙控
2020年末,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確保2021年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目標。在該目標引領下,2021年鋼鐵行業首次實行粗鋼產量調控政策。2021年下半年,隨著限產舉措落實,鋼鐵產量增長得到遏制。從7月開始,粗鋼產量連續6個月保持同比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累計粗鋼產量為10.33億噸,同比減少約3200萬噸,下降3%。
張龍強表示,“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化。步入“十四五”時期,通過發布新的鋼鐵產能置換辦法和項目備案指導意見,持續調控粗鋼產量,鋼鐵行業實現從控產能到產能產量雙控的政策延續。繼續調控粗鋼產量,是鋼鐵行業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隨著產能產量雙控政策常態化,國內鋼鐵產量已進入峰值
平臺區。預計,國內鋼鐵產量將在10億噸規模上下波動較長時間。
抑制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
數據顯示,2021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利潤總額3524億元,同比增長59.7%,創歷史新高。
鋼鐵行業效益站上新高點,與產量調控息息相關。李新創表示,鋼鐵行業效益好轉,是產能產量雙控措施的成功實踐。產量控制有助于產品價格穩定和原材料成本下行,使行業效益好轉。
鐵礦石是粗鋼生產的重要原料,約占生產成本的50%至60%。長期以來,鐵礦石“昂貴”是業內一大難題。在抑制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方面,產量控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5月,進口鐵礦石價格達每噸230.59美元,完全背離行業基本面。2021年7月,粗鋼產量壓減工作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進口鐵礦石價格震蕩下行,到9月中旬降至每噸102.19美元,降幅達55.7%。隨著粗鋼壓減量逐月增加,2021年11月中旬,進口鐵礦石價格最低降至每噸85.80美元,降幅進一步擴大至62.8%。“進口鐵礦石價格與粗鋼產量累計壓減量呈高度相關性。”張龍強表示。
“雙碳”目標下調控產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雙碳”目標下,多措并舉減少
碳排放成為當務之急,產量調控是重要一環。
李新創表示,產量控制是推動鋼鐵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這主要取決于鋼鐵行業的特征。
首先,鋼鐵行業體量基數大,落實碳達峰時間短、任務重。盡管行業持續推進節能降耗工作,但能源消耗、電力消耗、碳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分別占全國的12%、7%、15%、10%。其次,鋼鐵行業工藝流程明顯高碳化,短期推進工藝流程結構優化仍面臨障礙。鋼鐵工業以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結構為主,能耗下降空間有限,更大幅度節能和
碳減排面臨瓶頸,氫冶金、
CCUS等低碳技術尚不具備規模化應用條件。最后,節能降耗工作多年來持續推進,鋼企總體節能降碳空間不斷縮小。
業內期待創新限產舉措
據悉,2022年鋼鐵行業將繼續開展粗鋼產量調控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落實分類施策、優勝劣汰等原則,是業內關注的重點。
李新創表示,2021年產量調控政策成效顯著,但部分地區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略顯“簡單粗暴”。在限產過程中,一些短流程企業因易停、損失小等因素被“優先”限產,這與產業結構調整“扶優汰劣”的原則相悖。
張龍強認為,在限產方面,今年應繼續堅持不搞“一刀切”和分類施策的原則。可對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環保績效評級為A的鋼企或電爐短流程煉鋼企業,不設限產要求或施加更少的壓產指標。
“鋼鐵行業將積極響應產能產量雙控的要求。”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洪冰表示,產量主要取決于市場需求,建議監管層積極調控鋼鐵市場需求,并進行更多預測和理性引導。市場需求減少,產量也會隨之下降。此外,仍要對新增產能保持高壓態勢,積極控制新增產能釋放。
李新創建議,以節能降碳減污為導向,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落后工藝,重新界定鼓勵、限制、落后的標準。在具體的限產實施過程中,建立以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安全為準繩的粗鋼產量調節機制,鼓勵
綠色高效優質產能的發揮,抑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